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13   星期一   农历八月廿二   寒露 寒露
搜索
“非遗”保护应避免短视化倾向
论坛
“非遗”保护应避免短视化倾向    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日开幕,这一届“非遗节”的主题是“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非遗节”期间举办的天府大巡游等活动,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国绚丽璀璨的民风民俗、民族风情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让人们再次思考如何更好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7年在成都参加首届“非遗节”,两年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持续关注过程中,笔者欣喜地看到“非遗”保护日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接近1500名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接近1500名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记者从文化部获悉,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这期间,文化部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711位,至此,我国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达到1488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将于6月12日在京举办全国非遗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仪式。6月12日至14日,文化部将举办非遗展演――少数民...
查看更多
聚焦6月13日: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扫描
其他新闻
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扫描    北京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     6月12日至14日在京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汇集了全国10个省(区、市)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基诺大鼓舞、羌笛、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山南昌果卓舞等14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涉及藏族、维吾尔族、羌族、基诺族、蒙古族、壮族、哈萨克族、朝鲜族、苗族、侗族、回族、哈尼族、土家族13个少数民族。参演的共有160名民间艺人,其中有1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聚焦“非遗”保护:“十二木卡姆”在保护中前行
专题报道
聚焦“非遗”保护:“十二木卡姆”在保护中前行 莎车民间木卡姆演出队在公园演出     位于新疆昆仑山下的莎车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神奇独特,数千年来不仅流传着水神共工、农神后稷等神话,而且诞生了十二木卡姆。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各方的保护和发展下,如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5月17日,一个周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铁匠阿地里?阿不都克热本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自己经营的铁铺,他穿过小区,来到附近一家公园的空地。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有的拿着手鼓...
查看更多
非遗回“家”的路,再难也要走
论坛
 非遗回“家”的路,再难也要走 羌笛演奏(本网资料图)     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国际论坛的主题是“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羌族文化生态的抢救和重建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特别关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政府的集中抢救与保护使它成为非遗保护的典型案例,成为全世界非遗保护专家关注的焦点。  灾难虽然破坏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同样也是人类重新认识自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灾后5个月――20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活动搅热全国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日”活动搅热全国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随着6月13日我国“文化遗产日”的临近,全国各地的宣传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   自2006年把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国家文物局决定从今年起,建立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申办制度,每年与主场城市共 同举办活动,作为倡导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据介绍,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均可申办成为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经过今年激烈竞争的申办和紧张审慎的评审,首届主场城市确...
查看更多
黎族编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锦绣前程
人物
黎族编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的锦绣前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李幸璜 摄) 刘香兰与姐妹讨论编织技艺(李幸璜 摄)     刘香兰关于黎锦的最初记忆,停留在幼儿时代。无论是母亲、祖母,还是外婆,家里都有着一个腰织机。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叫腰织机,在她眼里只是一根带子和一些大大小小的木片木棍。只要有空,她们就会把它拿出来,坐在房前屋后的树下,反反复复地织起来。     村里每一位妇女的筒裙、头巾,都出自她们这部织机...
查看更多
千年《羌风》,一个神秘音乐家的惊天绝唱
人物
千年《羌风》,一个神秘音乐家的惊天绝唱    5月12日晚,在汶川地震的周年祭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大型民族情景音舞诗画《羌风》,在金沙国际剧场成功首演。在演出中,为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原生态的羌族老乡带来的惊艳《羌风》,观众的掌声持续不断,叫好声不绝于耳。而其艺术总监汪静泉在上台谢幕时,演员和观众们更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正是他30年的守候,我们今天才得以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华夏原音……  “复音孤岛”里闯进的“汪老师”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
查看更多
海南非遗保护之路:为提灯人亮一盏灯
论坛
海南非遗保护之路:为提灯人亮一盏灯    王妚大,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月3日,当得知这消息时,85岁的她正躺在琼中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她是我省11位传承人年龄最大的一位。当41岁的刘香兰知道自己被确立为国家级传承人时,她正在和她的姐妹在自己的黎族织锦第一村里织锦,她是11位传承人之中最年轻的一位。    今年6月,我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公布,海南省王妚大、刘香兰等5人榜上有名,至此,海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有11人...
查看更多
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首都高校巡回展
其他新闻
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首都高校巡回展    荣宝斋木版水印、古籍修复、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老北京百年不衰的传统技艺吸引了高校学生驻足观赏。5日,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举办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都高校展”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拉开帷幕。  据介绍,“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都高校展”年内还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巡回开展。  展览形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以图片展览的形式,近千张图片展示36个北京老字号项目;荣宝斋木版水印、中国书店古籍修复等10多项老字号传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