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曲木史伍:寻找彝族漆器的现代表达
专题报道
点开快手或者抖音,点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漆器”代表性传承人曲木史伍的视频账号,充斥着黑、红、黄三种色彩的彝族漆器会给每一位看过的网友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审美享受。 2017年起,曲木史伍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向凉山之外的网友介绍彝族漆器。5年多来,她已经拍摄了相关视频300多个,单则视频的最高播放量达2227万。“我是彝家女孩,彝族漆器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它、爱上它。” 日前,在由省文旅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活”了 文旅消费“火”了
专题报道
周宝康在位于镇江西津渡景区的工作室为学生授课(供图:受访者) 置身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的各个角落与非遗不期而遇,在南京第37届秦淮灯会、徐州邳州艾山新春庙会非遗展演展示、盐城2023中国·阜宁第六届“打春牛”民俗展演等活动中感受浓浓年味,拍段短视频让远方亲友共同感受“家乡年”的浓浓气息……从春节开始至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省内226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开展了2023...
查看更多
王通 柏贵喜:文化基因对布依族枫香染艺术风格的形塑研究
论坛
【摘要】艺术风格是艺术现象的整体表征与共有品质,其研究不能囿于某单一要素的窠臼,而应聚焦整体结构对其形塑功能。布依族枫香染为此研究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样本。枫香染的艺术风格可从线条、造型、色彩、寓意、构图等方面进行归纳和阐释。枫香染的文化基因结构是“方形”基因结构和“链形”基因结构的有机耦合。前者是表层基因结构,彰显了枫香染艺术风格独特的气势、韵致与趣味;后者是深层基因结构,由四类基因束组成,塑造了前者的配组模式,进而形塑了枫香染的艺术风格...
查看更多
全域着力做好非遗保护的生态工程
专题报道
▲ 绥德秧歌进乡村活动   (供图: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这距2012年4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在榆林、延安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10年有余。 十年一剑,砥砺奋进。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及陕北文化的典型代表,此次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榆林市...
查看更多
滇红故里话滇红——2023年云南非遗公开课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专场
地方新闻
2月10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承办的2023年云南非遗公开课•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专场在滇红茶的故乡凤庆县火热开讲。 作为“茶香云南 共享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系列宣传活动之一,当天的云南非遗公开课由主持人和滇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张成仁、县级传承人张贵景、临沧市非遗保...
查看更多
《新生万物》:非遗的时代倩影
专题报道
新年伊始,江苏卫视推出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拓展非遗节目纵深,提升非遗节目的内涵容量、人文含量和表达力量,为观众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审美体验。 《新生万物》是围绕非遗传承而展开的纪实节目,发起人杨澜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和新锐设计师们,探访并体验了全国11个非遗项目,呈现其原味活态,设计非遗美物,见证非遗焕新,创造新时代的非遗形态。在节目样态上,《新生万物》嘉宾从观察者转变为体验者,其体验过程加上评论和感悟构...
查看更多
国内首个非遗美学实验室在郑州揭牌
地方新闻
非遗美学实验室揭牌 2月15日上午,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以下简称“省非遗保护和智慧化中心”)牵头组建的国内首个非遗美学实验室正式揭牌。同时,经过五个多月精心筹备的国内首个沉浸式非遗直播间正式启用。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建州,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庆斌,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副秘书长朱雷华,益心筑梦公益基金负责人董萌,腾讯云文旅行业河南区域...
查看更多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持提升品牌形象——传统老字号 呈现新风貌
专题报道
图①:消费者在全聚德前门店选购商品。(摄影:本报记者 贺勇) 图②:传统手工制药传承人展示手工泛丸技艺。(供图:胡庆余堂) 图③:赤水曾氏晒醋生产现场。(供图:受访者) 图④:北京市前门大街夜景。(摄影:本报记者 贺勇) 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提出加强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着力提升老字号与非遗、文物和博...
查看更多
老字号如何持续“潮”?
专题报道
什么是老字号? 中秋佳节,拎一盒杏花楼月饼,品尝团圆的滋味;新年将至,提一支芝兰图毛笔,挥洒来年的期许;乔迁新居,摆一款景泰蓝,营造东方的美感……遍布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在琐碎的柴米油盐里,也在雅致的琴棋书画中,它们展示着物质的丰裕,更传承着文化的底蕴。 不久前,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提出加强老字号文物修缮保护、鼓励老字号融入传统街区建设等。加强老字号历史...
查看更多
英歌舞“火”出圈,古老非遗实现华丽变身
专题报道
今年春节,英歌舞伴随着恢弘的鼓点“空降”网络平台。数亿次的视频点击量,让这一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遍了大江南北。更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专程来到潮汕,只为一睹英歌舞现场风采。 ▲短视频:非遗里的新国潮,盛世雄风英歌舞。(视频来源:央视网) 英歌舞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汕...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