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专题报道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山东省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非遗工坊名列其中。 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聂家庄泥塑,非遗工坊推行“合作社+作坊”发展模式,推动“家庭式小作坊”摇身变成“家门口小工厂”,带动当地5000多名群众从事泥塑产品生产。 这样的工坊在全国还有很多。有数字显示,全国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
查看更多
先行先试!8种方式打开“非遗助力共富”
专题报道
查看更多
说雨水 道惊蛰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耕时代生产和生活“时间的故事”,是自然的节序,也是农事的节令,更是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时间节点的提示。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阳历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是降水类节气。今年的“雨水”是2月19日,农历正月廿九。 元朝的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立春时节“东风既解冻”,开始春的...
查看更多
扎根社区,非遗添彩美好生活
专题报道
▲济宁市任城区开展剪纸进社区体验课堂(供图: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如何让非遗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项目与市井生活“无缝对接”?非遗在社区是目前我国多地正在探索的一种有效方式,彰显政府主导下非遗保护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体现了扎根民间、回归生活的非遗本质意义,更好地促进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回归民间,提升大众参与度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依大运河而建、因大运河而兴。千百年来,大运河给任城区留下了数不尽的非遗...
查看更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要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3年2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
查看更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
通知公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3年2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
查看更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
其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3年2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
查看更多
非遗新活力 粤传粤精彩——2022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穗举行
地方新闻
2月25日下午,“非遗新活力 粤传粤精彩”——2022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举行。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林木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雷于蓝,团省委副书记王浩,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黄灿等出席活动。活动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传承学校、传承单位、传承人、学生代表和非遗专家共约300人参加...
查看更多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部署开展广东省非遗工坊建设工作,并组织进行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评选。在各地市推荐基础上,经评审和公示,确定了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名单。现公布如下: 广东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名单
查看更多
强化非遗专业建设 培育人才力量
专题报道
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将加快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所需的新兴和紧缺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以及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这引发了业界对于完善非遗人才培养机制的关注和讨论。 政策加力:将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 非遗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