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海南印发《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琼旅文发规〔2023〕2号)
地方
关于印发《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琼旅文发规〔2023〕2号) 海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区域文化生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海南文化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
查看更多
“丝路粤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粤新携手绽放非遗新彩
地方新闻
8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对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协办的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展在阿克苏新疆理工学院开幕。     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潘倩与维吾尔族歌舞传承人即兴互动表演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代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战略协议》。 新会陈...
查看更多
“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开幕
要闻
8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的“榫卯里的东方智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博物馆西一区开幕。苏州市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携众弟子参展。 左: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致辞 右: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致辞 展览集中展示京、苏、广三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家具制作技艺代表作品,同时展示恭王...
查看更多
跨界融合助新疆非遗焕新生
专题报道
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上,新疆非遗文创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目光;大型音舞诗画《阿克苏之约》舞台上,歌舞演员热情奔放的刀郎麦西热甫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新和县加依村景区里,民族手工乐器制作非遗技艺在悠扬琴声中历久弥新……近年来,新疆非遗积极与文创、旅游、展演等跨界融合,在新的应用场景中焕发生机。 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阿克苏展台前,年轻女孩阿地拉·艾尔肯头戴卡拉库尔胎羔皮帽,与好友一起自拍合影。“这款带小耳朵的帽子可...
查看更多
面向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
专题报道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20周年。相关缔约国以及社区、群体和个人,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或自发自觉地以多种形式庆祝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回顾《公约》取得的成就,探讨并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的未来是推动《公约》进一步实施的重要方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通过的文化领域诸多公约中,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对晚一些,但在短短20年间却取得了全球瞩目的重要成就...
查看更多
山东:拓展“非遗+”新场景添彩群众美好生活
专题报道
▲潍坊非遗老猫花灯受到游客喜爱(图片: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今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强调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山东省近年来借力理念之变和场景创新,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非遗跨界闯市场,令其以更广泛的传播、更灵活的手段积极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沉浸式体验进景区 尝一块花香沁心的鲜花饼,听一曲山东快...
查看更多
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举办——天山脚下,共享非遗之美
专题报道
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精致巧妙的制作技艺、丰富多彩的各地美食……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这场以“文化的瑰宝 人民的非遗”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吸引了来自19个对口援疆省市及新疆各地区的383名非遗传承人和330项非遗项目,通过多样的呈现形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打造非遗宣传推广平台,展示文化润疆成果。 特色非遗 搭建交流平台 一进展会序厅,4...
查看更多
藤编、竹编、麻编……古老的手工编织技艺,不仅彰显着文明与智慧,更圆了多地群众的“致富梦”——一双巧手“编...
专题报道
湖北秭归县三峡竹海生态景区(摄影:王罡/光明图片) 贵州赤水市,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在加工竹子(新华社发) 编者按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在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时,总书记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自古以来,我国各地人民群众因地制宜,选取居住地特色植物,发挥才智与巧技,编织出各种各样的...
查看更多
以社区为中心,推动编织技艺活态传承
专题报道
编织是传统技艺类非遗中极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技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编织技艺往往产生于特定的人地关系,就地取材,传统社区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某些自然纤维的特性,将其巧妙地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创制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技艺体系。这些技艺在岁月中不断得到社区的认同、传承和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成为社区身份的关键标识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我国拥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编织技艺,如藤编、竹编、草编、棕编、麻编、柳编等,涉及家具...
查看更多
探苗绣印迹传匠心精神,这场非遗主题展有看头
地方新闻
近日,“秀美花溪 遇见苗绣”贵阳·花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展演活动在花溪公园音乐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秀美花溪遇见苗绣”为主题,通过展示与演绎的形式让市民和游客们领略了花溪苗族挑花刺绣独特的非遗魅力。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寇小环、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熊列、贵阳市花溪文创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区文旅局党委书记王敏等相关领导出席此次活动,共同见证花溪苗族挑花刺绣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的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