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惊艳台北
其他新闻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惊艳台北    新华网台北11月7日电(记者陈斌华 应坚)“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7日晚在台北市中山堂登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积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12项来自大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轮番登台,精彩绝伦的演出让台北观众叹为观止,掌声、喝彩声、惊叹声频频响起,气氛之热烈在台北的文艺演出中极为罕见。   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等人带来的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以热烈奔放的舞蹈拉开专场演出的序幕,现场响起...
查看更多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21)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21)印度尼西亚的蜡染印花工艺©2008 by Batik Museum Institute, Pekalongan©2008 by Batik Museum Institute, Pekalongan    申报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的蜡染印花工艺,围绕其手工染色的棉和丝绸服装的技巧、象征和文化,渗透到了印度尼西亚人的整个一生中:携带婴儿用的蜡染布吊带的装饰图案象征着带给孩子运气,而去世的人也有葬...
查看更多
昆曲戏文泥塑拾零
专题报道
昆曲戏文泥塑拾零  王稼句  清代戏曲泥塑《浣纱记―寄子》                             清代戏曲泥塑《渔家乐―卖书》            昆曲,阳春白雪者也,但抟泥以塑戏文故事,销行于市,正反映了昆曲在民间的影响。     苏州泥塑久负盛名,宋时木渎人袁遇昌专做泥美人、泥孩儿及人物故事,彩画鲜艳,称天下第一,在虎丘坊肆间兜卖,虽价高而畅销,故有人诗称“明知不是真脂粉,也费游山荡子钱”。至明嘉靖、万历年间,昆曲开始盛行,于是戏...
查看更多
“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色彩
论坛
“清赏”与“雅玩”-昆曲的文人环境与地域色彩王  宁    昆曲曾经与吴越一带文人文化在时段和地域两个方面均具有趋同的特性:从时段角度分析,昆曲兴盛于明清时期,而吴越间的文人文化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从地域角度看,昆曲的大本营即在吴越一带,与文人簇居的地域也恰恰相合。仅此一点,我们已不难看出昆曲与文人文化的密切联系。尤其是文人对于昆曲的“清赏”与“雅玩”的态度,更对昆曲的盛衰运势、昆曲的艺术形态以及昆曲的审美风格等均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昆曲的历...
查看更多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论坛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傅   谨    京剧是戏曲三百多个剧种里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戏剧领域有着特殊地位。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戏剧发展的范本,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明清以降发展演变的关键脉络。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于解读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及其传播,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和典型...
查看更多
北京的昆曲艺术
论坛
北京的昆曲艺术周传家    [摘 要] 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授予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北京从明万历年间便成为 昆曲艺术的重镇和中心之一,在宫廷和民间出现了持久的广泛流播、大红大紫的局面。其后虽然屡遭磨难,仍爝火不息,成为昆曲艺术的重要流派。    [关键词] 盛世元音;北京昆曲;历程;特色    公元2001年5月18日,我国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授予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查看更多
粤剧申遗成功=前途无忧?
专题报道
粤剧申遗成功=前途无忧? 背后有何曲折内幕?郭 珊粤剧《风雪夜归人》剧照。    核心提示  2009年国庆期间,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被宣告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海内外粤剧爱好者为之激动难捺,奔走相告。来自粤港的林家声、丁凡、文千岁、倪惠英、彭炽权、欧凯明等20多位大老倌,同聚红馆,连续两天举行“粤港澳红伶齐唱贺国庆”粤曲演唱会,受到香港戏迷的空前追捧。   此次粤剧申遗的成功,是对历代粤剧人辛勤付出的告慰和褒扬,更...
查看更多
“非遗”抢救保护:一个行动胜过一沓纲领
专题报道
“非遗”抢救保护:一个行动胜过一沓纲领徐 涟    10月2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与江苏省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江苏省常州市地方曲艺传习所承办的“江苏常州地方曲艺发掘抢救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常州市地方曲艺传习所一年多来发掘抢救的地方传统曲艺常州道情、常州摊簧、常州唱春、常州小热昏、常州评话等时隔几十年重新走上舞台,吸引了全国曲艺界的众多专家学者。    在为常州抢救保护传统曲艺的成果感到高兴的同时,大家更...
查看更多
皮影戏的困境与出路:戏班锐减、后继乏人
专题报道
皮影戏的困境与出路:戏班锐减、后继乏人李延年     在电影、电视、卡通漫画、流行音乐等各种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严峻考验,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化艺术正在被边缘化,有的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以皮影戏为例,上世纪50年代,仅湖南一省就有皮影戏班社1500多个,而目前全国建制齐全、有传承能力的皮影团体不足20个。皮影艺术渐行渐远,如何从边缘化回归,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皮影戏影响了地方戏曲的发展,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驱...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刘锡诚     民间信仰是一种普遍的民间文化现象,是在任何民族中、任何社会阶段上、任何国家中都存在的。民间信仰是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文化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民间信仰的存在。民间信仰的社会和思想根源是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如恩格斯所说:灵魂不死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  的确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社会发展和社会调查都证明了,以灵魂观念为根基和核心的民间信仰,绝不是仅仅在恩格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