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成果展开幕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的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成果展1月6日在沪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月15日。  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自2016年6月10日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30个省区市以及泰国、日本的参赛作品2千余件。经专家评选共产生金剪子奖9名、银剪子奖19名、铜剪子奖29名和剪纸达人奖89名。同时,大赛还对全国的剪纸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优秀的剪纸艺人进行了广泛邀约,征集了一批剪纸精品之作。展览展出的便是本次大赛的...
查看更多
查干淖尔的冰上传奇
专题报道
渔民们正在装车(摄影:鲍盛华)  2016年冬至之后,在位于我国东北的吉林省,冰雪裹严了大地,老百姓称为“鬼龇牙”的寒冷正式到来。  凌晨5点,渔把头张文已经起床了,他要带领由55个人组成的渔猎团队,从西山外的渔村出发,赶着马车,到查干湖的冰面上,把一张长达2000米的大网送进冰层里面,而这一网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数万公斤大鱼的收成。  在大约1000年前的辽代,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也会在这个季节专程来到今天的查干湖水域,“卓帐冰上,凿冰取鱼……春尽乃还”(《辽史...
查看更多
“天上西藏·西藏唐卡艺术精品汇展”在京开幕
其他新闻
原标题:西藏唐卡艺术展开幕  1月7日,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国美术馆、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天上西藏·西藏唐卡艺术精品汇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月7日,两名参观者在欣赏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西藏唐卡。(图片来源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千百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雪域高原上繁衍劳作,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唐卡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世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
查看更多
西藏唐卡颜料技艺传承人:法律保障“非遗”有效传承
专题报道
    “过去我们作为技艺人并没有什么特殊身份,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爱好或责任。现在很多责任明确了,法律的保障,更有利于这种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阿旺晋美6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阿旺晋美有一个更突出的身份——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目前这一领域唯一一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所提到的法律是指:2011年中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2014年西藏出台的《西藏自治区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在...
查看更多
提振精气神 激发新活力 ——盘点2016非遗保护关键词
专题报道
传统缂丝作品与缂丝衍生品(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学思/摄)新疆哈密绣娘在刺绣从年初“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年尾“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我国的非遗保护领域而言无疑是提振士气、激发活力的一年。无论是广大的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者,还是致力于非遗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这一年,都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将那些被提及最多的事...
查看更多
戏曲传承的交流盛会 艺术发展的精彩篇章——访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
论坛
广东汉剧《宇宙锋》    “2017粤戏越精彩——全省优秀地方戏曲剧种汇演暨学术研讨会”于1月7日至9日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其间,《广东艺术》记者专门就广东地方戏曲事业发展采访了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    记者:广东是戏曲大省,在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方面,广东有什么新的举措和思路?    方健宏: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去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后...
查看更多
联合国非遗名录还添了哪些新丁
其他新闻
 多米尼加美瑞格音乐舞蹈 墨西哥传统骑术  2016年12月初,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上,33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共收录366个项目,包括遗产口述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活动、与自然和宇宙相关的知识与实践以及生产传统工艺品的知识与技能等。本次入选该名录的除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与非遗保护
论坛
田青 不同朝代的古琴 古代古琴演奏 演讲人简介: 田青,著名音乐学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等多部著作。曾任中...
查看更多
盛世古琴不寂寞
论坛
  蕴藉着几千年历史的印记,古琴遍历文人墨客的心境,在天书般的减字谱里,寄存了无穷的思绪,吟猱绰注间,留住了人间最美的风度,宛然是人文精华的结晶。抚琴动操之间,是时空的穿越,与先人的神交,精神与天地的交响,尽可以让我们的思绪在此中稳妥地寄托和释放。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里,古琴一路走来,几临险阻,几度繁荣,却从容优雅,屡增魅力。春秋时,古琴是帝王前的“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亦是民间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当然也是“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汉时刘向提出古...
查看更多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论刘锡诚对于民间信仰的文化思考
论坛
  民间信仰是民俗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领域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但长期来,由于“五四”以来在认识上要划分科学与“迷信”的的界限,由于“文革”时期路线的错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民间信仰研究成为禁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刘锡诚主编了《中华民俗文丛》20种。这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最早的研究民间信仰的丛书系列,虽然作者尚缺田野调查,但是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是1949年以来的学术专著少有的,其结构体系和学术思考也是步入前沿的。丛书的问世呼唤着一个研究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