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保护的经验——以融水苗族坡会群为例
论坛
【摘要】目前关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等的保护,不重视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以及文化对社区民众的意义。论文拟从具体案例说明社区保护的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更有效,更实用,更可行。【关键词】“非遗”;社区保护;融水苗族;坡会【作者简介】徐赣丽(1967-),女,江西宜丰人,民俗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民俗旅游等。当前我国对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层面的生存状态、社会意义、传承价值和保护方...
查看更多
立春祭,二十四节气入世遗后衢州首个祭奠上演
其他新闻
柯城九华乡的春糕由手工完成,口感软糯与光泽柔亮,是可以供于神前的供品。九华立春祭时,村民们家家都要吃春糕,除了“尝春”之意,还有与春神共享季节馈赠。  2月3日是丁酉年立春,衢州柯城九华乡的的梧桐祖殿香火旺盛,四处赶来的村民虔诚地在春神句芒前祭祀上一炷香迎春,以祈求新年平安福瑞。这,是衢州柯城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立春。国内唯一一座供奉春神的神庙的衢州柯城九华乡妙源村,正举办一...
查看更多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常州市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初探
论坛
2016年4月秦德祥先生在常州吟诵传习所(常州市文化馆)授课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以下简称“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希望通过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所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共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项目的秦德祥和锡剧项目的吴雅童。项目经费下达时,秦德祥先生76...
查看更多
江西省积极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其他新闻
编者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旨在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将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进行全面、系统、真实地记录。在完整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为有效研究、保护、弘扬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通过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对318名年满70周岁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按照工作计划,文化部在“十三五”时期将继续推进...
查看更多
普及传承传统艺术 戏曲广播体操登上春晚舞台
其他新闻
戏曲广播体操登上鸡年春晚舞台(图片:网络)  原标题:戏曲广播体操上春晚“这是一次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推送,有个节目我们不得不提前公布了!”原本定于1月30日(正月初三)在中央电视台“2017春节戏曲晚会”播出的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被作为素材提前上传到视频网站,却意外收获海量转发,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公众号不得不提前做了一次推送。“一个悄悄的动作,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我们真的始料未及。”戏曲广播体操出品方、央视戏曲频道新媒体组导演李晶说。    戏曲的身段配广播操...
查看更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多彩文化基因——访贵州省政协委员龙佑铭
论坛
村落积淀了民族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空间和文化遗产富集传承空间。围绕我省非遗保护利用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余未人。  记者:贵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龙佑铭:贵州非遗名录体系健全,十大非遗门类齐备。在我省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中,国家级非遗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134项,县...
查看更多
丁酉鸡年,非遗传承人创新作送吉祥
专题报道
在中国,鸡谐音“吉”,酉鸡有吉,是吉祥如意的体现,且我们祖国的版图被老百姓比喻为一只雄鸡,“雄鸡一唱天下白”,也寓意着朝气蓬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丁酉鸡年的到来,各地非遗传承人纷纷创作出与鸡有关的作品,在介绍并展示出精湛的传统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的同时,也向百姓送去最真诚的祝福。奚小琴(国家级)《金鸡展翅》  上海剪纸“记得家里曾经有友人送的一只9斤的大公鸡,神态威武雄壮,毛色亮丽,挺胸展翅时高度可达成人的腰际。”这只公鸡让上海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
查看更多
展民俗 添年味:春节期间,各地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专题报道
在云南弥勒市举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比赛现场    (摄影:陈保舜)江苏东台春节巡游踩街活动现场(资料图)江苏东台春节巡游踩街活动现场(资料图)原标题:春节期间,各地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精彩纷呈——展民俗 添年味春节是我国最具民族风情、影响最广泛、最热闹、最深入民心的传统节日,也是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衍生息的摇篮。为了丰富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各地政府、文化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在新春期间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
查看更多
惠山泥人的守望
专题报道
华天骅和外婆喻湘涟惠山泥人代表作《阿福》喻湘涟作品《和合二仙》喻湘涟捏泥人。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档案馆内的“天心莲工作室”里,开着两盏小灯,几张木桌上放着各种工具、泥料,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成品、半成品的泥人。77岁的惠山泥人国家级传承人喻湘涟,正在吃着外孙华天骅给她点的外卖。这里是属于祖孙两代人的艺术“天堂”。  祖孙俩每天7点一起来工作室,一人一张桌子,一边捏泥人,一边交流技法,有时会因为想法不同而起争执,到了晚上一起回家,每一天都平淡而充...
查看更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传统村落保护
其他新闻
据新华社消息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2月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3万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