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让更多人受益
专题报道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文化古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云南迪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共融的良好民族文化生态。(摄影:童怀摄)制表:鲁元珍美丽“羌绣”绣出美好生活。(摄影:陶明)【文创视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创新,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出发,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点到面,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既注重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地实施保护,也保护其得以孕育、滋养的环境,见树木见森林。近日...
查看更多
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以鞍山非遗为例
论坛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当然也是国家以及地方的一项工作。当下,制约这一工作的矛盾是:一方面,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以便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感性文化历史;另一方面,这些遗产中的相当一部分与现代生活日益疏远、隔绝,尤其是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为继,有失传的危险。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值得认真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以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它是该地区汉、满、朝鲜等民族民间文化和技艺的活化石。截至目前,鞍山市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论坛
    摘 要:  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经...
查看更多
乐亭大鼓:鼓腔弦韵乐传承
专题报道
  乐亭大鼓,又称“乐亭腔”“乐亭调”,是我国北方主要曲种之一,与乐亭皮影、乐亭评剧合称“冀东三枝花”。近年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亭大鼓得到抢救性保护。目前,以肖云霞为代表的百名艺人常年深入基层演出,每年在冀东一带完成演出6000余场次。同时,乐亭大鼓尝试“走出去”,先后在上海世博会、唐山世园会以及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等地进行精彩演出,还曾代表中国到巴黎展演。  悦耳的鼓板琴弦声配上“咿咿呀呀”的唱段,听起来算不上和谐。而对于肖云霞来说,这样的场景同...
查看更多
戏曲进校园的三个“密不可分”
论坛
    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可以充分说明,百年前戏曲就开始进入了大学校园:一件事是,1917年出掌北大的蔡元培,9月礼聘吴梅到国文系开坛专门讲授曲学;另一件事是,也是在这一年,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傅斯年等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了对“旧剧”持续一年的批判,他们与充分肯定“旧剧”价值的张厚载有个共同点:都是北大的师生。吴梅带着笛子进入北大课堂,北大师生对戏曲价值进行针锋相对的论战,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同时也证明,戏曲文化一百年前就在校园具备了充...
查看更多
处暑
2017.08.23
处暑
节气详解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查看更多
山东潍坊:传统工艺“老树开新花”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能发挥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山东省潍坊市的探索值得思考。作为历史上的手工业发达城市,潍坊市近年来大力振兴传统工艺,坚持以市场促传承、以创新求发展,系列非遗项目成为城市名片,传统工艺及相关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搭平台,优化生态环境    因闻名遐迩的风筝制作技艺,潍坊市素有“世界鸢都”的美誉。    每年4月,草长莺飞、春风拂面之时,“潍坊国际风筝会”如约举行。这项源于放飞纸鸢的大型节会如今已发展成集体育、旅游、文化、经贸等诸多板块于...
查看更多
最好新秋时——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专题报道
图1 水彩画《处暑》(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今年的处暑时间是2017年8月23日(农历丁酉年七月初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此时老鹰开始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五谷成熟的季节到了。处暑节气之后,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已有浓重的凉意...
查看更多
全国砖雕“达人”齐聚临夏 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其他新闻
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传统手工技艺大赛开幕式现场(摄影:葛勇)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砖雕文化,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传统手工技艺大赛17日在甘肃临夏砖雕文化艺术产业园揭幕,来自全国六大砖雕艺术流派代表、71位砖雕手艺人汇集一堂,比拼传统砖雕手工技艺。砖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集砖瓦材料生产、雕刻技艺传承和建筑艺术表现之大成,既有华丽的外在艺术表现,又蕴含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本次大赛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
查看更多
杨华珍:困境中走出的藏羌织绣守护者
人物
    虽然作品在北京前门大街展出的时间不长,却成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的难忘记忆。返乡的旅程中,她脑海中依然不断浮现出在前门的古老牌楼下,一群群青年人簇拥而至的身影。在这里,她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而这些场景一度仅存在于她的梦想中。    日前,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专家)资助项目”公益活动在京拉开帷幕。作为项目资助的20位传承人之一,杨华珍和她的藏羌织绣以惊艳的姿态亮相京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