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8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8期:2018年4月23日—5月6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 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
查看更多
俏影弄千姿 花开正艳时——聚焦文旅融合下的江苏非遗保护实践
专题报道
   顺应文旅融合大趋势,江苏积极谋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助力非遗参与的文旅融合,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让非遗事业更有张力、更具内涵、更显特色、更有温度,激发延续非遗薪火相传的新活力。    底蕴彰显魅力  融合带来机遇    江苏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全省共普查记录非遗项目28922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共有10项,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6项、省级...
查看更多
关于公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的公告
通知公告
根据《文化部关于评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文非遗函〔2017〕1204号),经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评选,拟确定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99名。现将评选出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公示之日起计算)。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
查看更多
古琴大师及上昆经典将亮相“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
要闻
上海昆剧团《狮吼记》剧照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携手恭王府博物馆将于5月31日至6月5日,共同推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第八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上海昆剧团《玉簪记》剧照据介绍,此次非遗演出季将由昆曲、古琴两部分演出组成。“雅部正声——上海昆剧团传统经典剧目展演”于6月2日、3日在恭王府大戏楼展演《夜奔》《琴挑》《拾画叫画》《百花赠剑》《扈家庄》《问探》《访鼠测字》《相约·讨钗》等八部传统经典折子戏;6月4日、5日在中山音乐堂、新清...
查看更多
认识青年梅兰芳 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要闻
 5月7日,“艺畹芳华——青年梅兰芳与京剧艺术展”暨“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开幕。青风传星火,才俊自芳华。梅兰芳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青年时期的梅兰芳勤奋、刻苦,通过演出磨炼自己的舞台艺术,对京剧的传承、改良和创新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品位。他不仅努力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汲取养分,滋养自己的艺术,还把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国外,使我国戏曲屹立于世界戏曲之林。展览现场近年来,梅兰芳纪念馆...
查看更多
京剧传承要“追源溯流”
论坛
  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需要极大的心力、体力、毅力,我今年八十有六,仍在不断丰富、不断更新自己的思考,上下求索。  说起学戏与继承,我有五字体会,当谓“学源不学流”。我12岁拜入王门,跟四大名旦之师王瑶卿先生学习王派,后又得拜梅兰芳先生,实乃殊幸。“学源不学流”,正是王、梅众位先生教戏时对我的要求,也是他们身体力行之准则。  流是手段,是根据个人条件和理解发展出来的东西。那么“源”是什么?在我看来,其一,源是京剧的“原生态”。我小时候,父亲经常让我背口诀...
查看更多
非遗专家顾问团考察指导“第2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坛”活动筹备情况
要闻
非遗专家顾问团参加拱墅“半山立夏习俗”民俗活动5月5日立夏时节,“第2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专家顾问团莅临杭州,参加了拱墅区“半山立夏习俗”民俗活动,考察了论坛期间将参访的线路。“第2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专家顾问指导会”现场省非遗中心主任郭艺主持会议当天下午,在运河契弗利酒店文化中心召开了“第2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专家顾问指导会”,非遗专家顾问团就“第2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坛”活动方案...
查看更多
辽宁鼓乐该何去何从
专题报道
  鼓乐艺人在表演“花活”    2016年,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表现了两代唢呐匠人对唢呐这门传统艺术的追求与坚守、师徒之间的真挚感情。电影中唢呐匠人窘迫的境况,正是这些年鼓乐艺人生存状态的缩影。时代的变迁,让鼓乐这一民间古老行当的艺人不能再以吹打为生,收入微薄,难以为继……曾经盛行一时的鼓乐成了非遗,昔日的鼓乐班风吹云散,令人不禁感叹:未来我们是否还能听到一曲回味无穷的《百鸟朝凤》?    “北十番”与唢呐乐的合流    在辽宁,鼓乐是流传于民间...
查看更多
非遗圆桌:当技艺“老去”
专题报道
利用经纬交织搭“十字”,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这样的手艺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十字绣,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从中国经由土耳其传到意大利,继而在欧洲传播开来。由于它的易学易懂,如今已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的喜爱。  然而,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一项更为古老的技艺,却常常苦于被错认为十字绣而默默无闻。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王启萍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绣花不累解释累,传承不苦误解才苦,“有人问我想过放弃吗,我说有,怎么会没有。”这位68岁的老人,低头...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将亮相农博
要闻
原标题: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5.18“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亮相农博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制度和知识体系。千百年来,不仅一直被用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实践,也衍生出很多节令习俗仪式和活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精神、思维理念和人文关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5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展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