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王树文
2018.11.15
王树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1959年进入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艺美术厂象牙车间,拜著名牙雕老艺人杨士忠、杨士惠为师,是北京象牙雕刻杨派第三代传人。他将传统工艺美术与西方的审美趣味和雕刻技艺相结合,对牙、玉、珠宝、金银等多种材料的特性了然于心,设计制造出各种工艺和材料巧妙叠用的工艺品。他的制作工艺之精让人叹为观止,1974年主持设计制作的《万里山河展宏图》是一件历...
查看更多
江春源
2018.11.15
江春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春源1963年进入扬州玉器厂后得到诸多前辈指导,后长期坚持自学,练习绘画,深入生活,广集素材,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特别在花卉、炉瓶、雀鸟、动物、山水品类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作理念。作品美观大方,造型典雅,玲珑剔透。代表作品有:《螳螂白菜》《八骏图》《海棠链炉》等。江春源将自己总结的玉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于徒弟,其中有些学生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
查看更多
顾永骏
2018.11.15
顾永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1962年在扬州玉器厂师从徐荣泉雕刻人物,后又兼学黄永顺大师的技艺。在雕刻车间磨砺十余年,才开始投入到玉雕的创作和设计中。他从1978年开始研究山子雕,从选料、构思到雕刻手法,终于将这项中断了二百多年的技艺恢复成功,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作品造型圆浑典雅,构图巧妙,令人赏心悦目。代表作品有:《傣族丰收》《聚珍图》《汉柏图》等。他几十年来不间...
查看更多
王运岫
2018.11.15
王运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57年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王运岫16岁师从著名玉雕大师贺德胜、费永祥,学得一手绝活,成为岫岩玉雕素活工艺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1993年岫岩县玉雕厂倒闭后,他为了留住这门手艺,独自创办专事岫岩玉雕素活的友联玉雕厂,孜孜不倦地传授技艺,徒弟们的技艺正在走向成熟。王运岫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古器物,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纹饰古朴、典雅、华贵;技艺上多...
查看更多
李洪斌
2018.11.15
李洪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阜新玛瑙雕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玉石雕刻大师。李洪斌做活讲究工细,里外皆有活,尤其是“取链活环”的雕刻绝技工序十分复杂、精妙。此外,“打钻掏膛”“肩耳制作”“透雕活球”也是玛瑙素活雕刻中典型的工艺技术。素活中装饰雕刻运用广泛,有圆雕、浮雕、镂空雕、阴线刻等,同时选择恰当的部位施以俏色,使作品更富于变化。代表作品有:《花薰》《花》《链条亭式炉》等。
查看更多
黄越肃
2018.11.15
黄越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浙江诸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夜光杯雕代表性传承人。他1967年参加工作,师从老艺人王三忠学习夜光杯雕制作工艺,对传统的28道工序均能把握到位,雕磨出的夜光杯薄如蛋壳、曲线流畅、光亮似镜。代表作品有:《仿古夜光杯》《高脚杯》等。已培养代表性传承人二十多名。
查看更多
卢进桥
2018.11.15
卢进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生,2009年去世,河北曲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幼承家学,舅父为著名石雕艺人刘东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和探索,卢进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和创作风格。他既不绘图,也不塑模型,就凭着自己广博的艺术修养和经验阅历,根据不同形状的材料进行艺术构思。他可以从任何一个部位直接雕刻出形象生动、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行话称“肚里有活”。他还改变了传统石雕衣饰、飘带、头发、鬃毛呆板僵硬的毛病,增强...
查看更多
甄彦苍
2018.11.15
甄彦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生,河北曲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甄彦苍拜著名石雕艺人刘东元为师,用锤、钎雕刻,熟练到将锤、钎视为自己的感觉器官一般得心应手。其作品题材多涉及西方文化,代表作品有《月神》《珠女》《贵妇》等。
查看更多
冯久和
2018.11.15
冯久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创作研究员。冯久和16岁师从东门流派传人黄恒颂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专攻兽钮石章、人物、动物、禽鸟、瓜果。学满三年出师,掌握了寿山石雕的各种技艺和刀法。他特别擅长“群猪”“大型花果篮”“仙鹤”“十二生肖”等题材,对寿山石俏色的把握堪称一绝。他能通过对寿山石石型和色彩的走向,判断并且勾勒设计出恰到好处、安排巧妙的艺术精品,最大限度地发掘出...
查看更多
林亨云
2018.11.15
林亨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自幼随舅父学习雕刻技艺,由佛像塑造进而从事木雕、牙雕、寿山石雕的创作研究。1970年,林亨云开始致力于寿山石雕艺术,在掌握石雕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吸收了木雕、牙雕的一些雕刻技法,因此,他的石雕独具风格,自成一体,尤其是雕刻北极熊的技艺堪称石雕艺术界一绝。除此之外,他还善于雕刻人物、鱼类,雕刻技法独特奇妙,代表作品有《熊》《海底世界》《金鱼》等。他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