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穆金桥
2018.11.15
穆金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月生,山西省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心意拳师,中国武术六段,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自幼酷爱武术,13岁拜段仙为师,学习心意拳拳法、点穴秘功,尽得真传。熟练掌握心意拳内功心法、套路,并能够依据拳理结合练习方法,领会动作劲力点的体现,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尤其是身法与手法、步法的结合。十分注重技艺传承,成立戴氏心意拳传习所,培养大批弟子,与电视台合作拍摄教学片,并将心意拳带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术协会课堂...
查看更多
孙日成
2018.11.15
孙日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5月生,山东省青岛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螳螂拳代表性传承人。螳螂拳师,中国武术七段,螳螂拳第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习练螳螂拳。动作古朴,技法丰富,结构严谨,衔接巧妙。2005年成立青岛鸳鸯螳螂拳武馆,教习拳法,并注重对外交流与传承传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螳螂拳的传承工作,开设了多期公益传习班。受益群众已达数万人,国内外选拔的弟子约一百五十人。2006年在国际香港螳螂拳邀请赛中获得两金一银的成绩。曾为国外师生讲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张业金
2018.11.15
张业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湖北省武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岳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岳家拳师,国家级武术裁判。5岁时从父学习岳家拳,18岁时掌握岳家拳所有拳术、器械套路及绝招。1985年任湖北省体育局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岳家拳组组长。2000年创办岳飞文武学校。主办全国岳家拳万里行活动,召开全国岳家拳年会。多次应邀赴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进行武术交流访问。在国际国内武术大赛中,共夺得八枚金牌。编著有《岳家拳技击术》《岳家枪技击术》等八套书...
查看更多
包仁欠本
2018.11.15
包仁欠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2年2月生,青海省海东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箭术(南山射箭)代表性传承人。南山射箭技艺表演者。自幼热爱射箭。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身努力,从传统牛角弓学习逐步突破转向反曲弓训练,对传统牛角弓技艺传承有了深层次拓展。同时,善于制作传统牛角弓,始终坚守传统制作工艺,使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延续。曾多次在全国及各省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带徒两名,并向其子传授传统的制作技艺和射箭技艺,以保证技艺的传承。
查看更多
巴界·阿布力马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哈萨克族,1966年11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赛马会(哈萨克族赛马)代表性传承人。哈萨克族赛马比赛技艺表演者。自幼喜爱赛马,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牧业工作,并随父亲学习训马。马术是巴界·阿布力马金家的“传家宝”,在马背上长大的他自幼就目睹父辈们人马合一的飒爽英姿,赛马的技艺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得到磨炼。每年在县里组织举办赛马比赛,还经常去乡镇指导赛马比赛的技艺,组织赛马培训。所调养的赛马,多次在本地和地区级赛马会上获...
查看更多
胡宗显
2018.11.15
胡宗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族,1943年9月生,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轮子秋代表性传承人。轮子秋制作和技艺表演者。1967年开始跟随麻海龙学习轮子秋制作,并掌握要领。通过征求多方意见,将轮子秋与土族民间音乐舞蹈相结合,创编成了群众喜爱的轮子秋表演新形式。1982年,组织人员第一次代表土族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获得表演奖。此后连续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纳顿节等,多次获奖。后将技艺传授给孙辈,以保证项目传承。
查看更多
张家棣
2018.11.15
张家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5月生,2021年2月去世,河北省文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各庄杆会代表性传承人。左各庄杆技艺表演者。8岁开始学习基本技巧,坚持苦练三十年,熟练掌握了杆上技艺。创新了很多杆上动作,如挂脚面、杆上睡觉、脚摆旗等。曾任左各庄崇新村杆会会长兼教练。组织兴建了练杆房,培养能熟练上杆表演的徒弟二十多人,组织新老会员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练功。1996年带领杆会参加了北京龙潭庙会,获得优秀表演奖。
查看更多
乔天福
2018.11.15
乔天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2月生,河南省濮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庄杂技代表性传承人。杂技演员。自幼接触杂技,5岁起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杂技,6岁起随父亲跑江湖,13岁随父加入新乡市杂技团,1960年至1970年,师从“乔家班”学习杂技。借鉴南北两派杂技艺术,吸收舞蹈、戏剧、体育等技术精华,既有北派杂技的粗犷豪放、热闹红火,又有南派杂技色彩缤纷、抒情细腻;既有武戏、武术的劲健惊险,又有舞蹈、体育的轻捷柔韧。在形体表演、耍弄抛接、高空平衡新技术等方...
查看更多
刘俊昌
2018.11.15
刘俊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8月生,山东省宁津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宁津杂技世家刘荣贵谱系第四代传人。自幼随父兄练习杂技。1972年考入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在学习训练期间,高质量地完成了杂技基本功的训练科目,同时创编了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高难度杂技节目之一的《空中倒立》。1974年正式进入宁津县杂技团成为演员,经过演出训练完成了大量难度系数大、观赏性强的节目,凸显了宁津杂技“惊、险、奇、美”的艺术特色。在杂技训练演出及教学中,为全...
查看更多
贾天仓
2018.11.15
贾天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3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火流星代表性传承人。风火流星传统技艺表演者。自幼喜欢参加各种民俗活动,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其间跟随聂鸿寿、韩玉贵等民间艺人精研练习风火流星。凭借多年苦练,掌握了整套风火流星传统表演技法,能够双手各持一架火流星同时舞动,又自创了“嫦娥奔月”“东海日出”“金龙攀柱”等招式。另外,还改进火流星道具,采用LED发光球,替代传统的木炭燃烧,并在传统道具基础上,研制出双轮、双圈的火流星道具,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