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公约意识”如何贯穿非遗高等教育全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亚太地区多国代表一同寻找答案
专题报道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逐渐认识到,高校以其人员的专业化构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具有本土化优势,发挥着可持续性的巨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事务负责人希玛珠莉·古榕说。7月22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培训班在上海开班。 在全球视野下,非遗传承保护与高校教育的结合在各国有哪些经验可互相借鉴且值得推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范普及与区域指导,能为“非遗进高校...
查看更多
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
论坛
摘要: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的保护方式,主要是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对其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其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如此才能使其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民众需求;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
查看更多
留住精湛工艺 守护文化根脉——记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优秀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研究》
专题报道
从江岜沙黑苗绘制图案工具 贾京生(中)与布依族枫香防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光成(右)交流 贾煜洲拍摄广西隆林红头苗蜡染工艺 海南岛苗族蜡染图案绘制过程 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绘制过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旅游业快速发展、农业人口日趋城镇化的今天,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巨大冲击而濒临...
查看更多
以文化生态涵养非遗内生动力
论坛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决定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如何让非遗在守正出新中绽放出时代光彩?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区域...
查看更多
从一时一地到常态化普及——四川推动“非遗进校园”落到实处
专题报道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推动非遗扎根校园,记者近日在四川走访发现,以成都为主的四川部分地区正通过加大课时投入、搭建平台以及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实践等方式,推动非遗传承从一时一地变为常态化普及教育,让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 因地制宜开展教学 近日,2019年成都市“非遗进校园”教学成果展在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举行。活动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教学成果展演、传统技艺教学成果展示、授课传承人技艺展示等,20多个区(市)县的中小学带来了百余件手...
查看更多
温暖非遗扶贫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疆非遗回访纪实
交流培训活动
大美新疆,非遗回访 路迢迢 牵手喀什,温暖非遗 扶贫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定行 上海大学在2018年10月24日至11月23日承办了整建制新疆刺绣研修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传承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造力,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2019年6月24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回访团队奔赴新疆进行非遗回访。历时5天,到达喀什、乌鲁木齐、哈密多地,回访钱美荣、胡林生、古丽代斯特等10位学员...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38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8期:2019年7月8日—7月21日 本期信息一览: ▲ 习近平: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启动 ▲ 2019—2020年度“文脉颂中华”非遗新媒体传...
查看更多
四川:非遗资源盘活扶贫经济
专题报道
2017年9月开始施行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结合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记者近日在四川采访时发现,在实施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四川各级文旅部门充分利用非遗资源,通过建立合作社、“互联网+”、鼓励传承人创业等形式,引导群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带动就业 非遗勾勒脱贫梦 朴素的作坊,精致的做工,大自然的花鸟鱼虫通过苗族阿...
查看更多
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楚雄启幕
要闻
7月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启幕。 此次民歌节以“乡音·乡情·乡愁”为主题,汇集了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民歌手。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21个少数民族的60组节目入围展演,实际参演59组。进入展演环节的节目包括象山渔民号子、吴歌、花儿、信丰客家山歌、畲族民歌、陕北民歌、侗族大歌、彝族海菜腔、那曲拉伊、蒙古族长调民歌、鄂伦春族民歌...
查看更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高校非遗项目融合培训在沪开班
要闻
7月22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融合培训班”在上海开班。 本次培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亚太地区教育网络共同主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市文化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