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齐鲁文化包含了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潍坊市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东夷文化的核心区,齐文化的发祥地,融农耕文化、渔盐文化、手工文化和商贸文化于一体,具有海岱间半岛性复合型文化的鲜明特征,目前已形成“一轴、两翼、十单元”(以白浪河主干线为轴心,潍河、弥河流域为两翼,及与其相连的十个文化特征片区所形成的重点整体性保护区区域)的文化生态格局。 2010年1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潍水文化生态保护...
查看更多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晋中独特的地缘地貌、历史传统、当地民众勤劳质朴的性格,孕育了黄土高原农耕文化以及晋商文化。其中蕴含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和审美理想,可以从形象生动的晋中方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空间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关文化区域包括以酒醋酿制技艺生产性保护区、面食文化保护区、福寿文化整体性保护区为主的农耕文化带;以晋商古道传统技艺密集区、武文化密集区、传统医药保护区为主的晋商文化走廊;以社火文化圈、庙会文化圈、清明节暨孝文化整体保护区为主的节庆文化圈;以及晋中...
查看更多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唐末以来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迁汉人携带来的中原文化在赣南、闽西、粤东的山地环境中与土著、百越文化多次交融、层层积淀而形成的汉族民系文化,是客家人在适应闽粤赣环境以及与自然、历史互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它包括客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客家人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客家人习得、传承自身文化传统的方式、思想和观念等。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羌族文化是羌族人民在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交融、层层积淀而形成,包含羌族人民传承自身文化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方式,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展现出浓厚的羌族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2008年10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区域为阿坝州汶川、理县、茂县、松潘、黑水和绵阳市北川、平武7个县,陕西区域为汉中市宁强、略阳两县。2019年12月,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区域通过验收,公布为国家...
查看更多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区备份
查看更多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徽州的地域文化,同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以徽商为经济基础、宗族为社会基础、理学为核心价值。古徽州“一府六县”与相关的周边地带,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2008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2019年12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