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2018.12.14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查看更多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2018.12.14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宝山区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查看更多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2018.12.14
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汨罗市 湖南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沿江的楚塘、渔街、凤凰山、河市、归义、红花、新市、浯口、长乐等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观龙舟、回娘家、辞端阳、插艾叶、喝黄酒等风俗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上述习俗和文...
查看更多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2018.12.14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秭归县 “五月五(农历),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载,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屈原故里秭归屈原沱建立屈原祠并写下祭文,众乡亲与各色龙舟汇集于此,作为起点,进行龙舟竞渡,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鲜明特色。这种民俗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形成一种传统。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隆重而欢愉,一般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
查看更多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2018.12.14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 “五月五(农历),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载,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屈原故里秭归屈原沱建立屈原祠并写下祭文,众乡亲与各色龙舟汇集于此,作为起点,进行龙舟竞渡,形成了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鲜明特色。这种民俗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形成一种传统。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隆重而欢愉,一般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
查看更多
端午节(西塞神舟会)
2018.12.14
端午节(西塞神舟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黄石市 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大戏、巡游、送神舟下水等仪式和活动。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农历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至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活动。 神舟会期间,当地群众日日夜夜唱楚剧大戏,四乡八岭的民众赶来向神舟许愿求福。农历五月十六早晨8...
查看更多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2018.12.14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的五月端午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全民参与,久盛不衰,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富于江南特色的民俗传统。 苏州端午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对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的纪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化成苏州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生活、经济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龙舟表演的大型活动;第二类活动主要表现苏州人适应...
查看更多
端午节
2018.12.14
端午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
查看更多
清明节(茅山会船)
2018.12.14
清明节(茅山会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茅山会船是以集体撑船前往旧墓丛、古战场洒麦饭、奠酒浆,进行民间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与溱潼会船同宗同源却内容有别。茅山会船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南宋绍兴年间在此发生的山东梁山泊张荣义军抗金“得胜湖之役”、元代至正年间张士诚起兵、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斗争的“神童关之役”以及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在此地阵亡的外籍和无主亡灵。茅山会船以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众多乡镇,影响力遍及大江南北。 兴化水网密布、民风淳厚,每年清...
查看更多
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2018.12.14
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市清明习俗是流传于介休市及晋中广大地区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介休地处汾河中游,其地名由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卒于此地而来。民间广为流传:介子推死于清明前一日,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演变为寒食节。自唐代起,寒食节传说、上巳祓禊与清明节习俗融为一体,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传承至今。 主要活动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荡秋...
查看更多
1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