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包括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而成,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形成独特的苗寨吊脚楼景观。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在历史沿革中又结合居住环境的要求加以变化。西江的造房匠师根据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确定相应...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从江县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发展而来,结构上采用上下串穿的穿云式整体框架和木构体系。 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发展而来,结构上采用上下串穿的穿云式整体框架和木构体系。 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鼓楼又称“罗汉楼”,埋巨木为中心柱,建成塔形“独角楼”,矗于侗寨...
查看更多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2018.12.14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鼓楼又称“罗汉楼”,埋巨木为中心柱,建成塔形“独角楼”,矗于侗寨之中,立...
查看更多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2018.12.14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 景德镇是最早的瓷业城市,景德镇瓷业建筑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景德镇传统制瓷作坊的“窑房”建筑是中国工场手工业罕见的场所物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明代后期以来,景德镇的城市范围和规模基本稳定,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密布的各类瓷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这里坯房、窑房密集,“陶舍重重”,构成景德镇的一大景观。景德镇瓷业建筑技艺由此得到发展,在明清以后走向成熟,达于鼎盛。 窑体、窑...
查看更多
客家民居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2018.12.14
客家民居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是客家人利用山间狭小平地和当地特殊材料,通过特有的建筑工艺和选址设计,建造具有完善防卫功能和宗亲观念的围合式民居建筑的技艺。江西省龙南县至今保存着的376座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以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称作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龙南客家围屋形态丰富多元,尺度变化跨度极大,有国字形、口子形、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式,面积也从200 余平方米的猫柜围到10000多平方米不等。最为气派和富丽堂皇的关西新围,是赣南围屋中的典...
查看更多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华安县 福建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一千三百多座,堪称“土楼王国”,汇集了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是土楼建筑的典范。成千上万的土楼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南靖美丽的大地上,形成一道美妙绝伦的风景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华安土楼的择址、建造,是在家族兴盛与安全原则下...
查看更多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南靖县 福建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一千三百多座,堪称“土楼王国”,汇集了最高、最大、最小、最奇、最古老、最壮观的土楼,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是土楼建筑的典范。成千上万的土楼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点缀在南靖美丽的大地上,形成一道美妙绝伦的风景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华安土楼的择址、建造,是在家族兴盛与安全原则下...
查看更多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龙岩市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后者主要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此外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 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充分利...
查看更多
1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