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扬州玉雕
2018.12.14
扬州玉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是我国玉器的主要产区,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在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扬州汉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且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又达到新高峰,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为后来特色技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玉局,大量承办宫廷玉器,并按岁例向朝廷进贡。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扬...
查看更多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浅刻)
2018.12.14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浅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象牙浅刻的传承集中在江苏省常州市,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精髓在于“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毫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舔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是承载传统文化、体现江南特质的传统工艺美术。 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同时进行象牙浅刻的创作。清末,常州人马志洪(字啸山)承祖上基业,在常州及全国各地兴...
查看更多
象牙雕刻
2018.12.14
象牙雕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北京和广州的象牙雕刻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 北京牙雕即北京象牙雕刻,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外地迁徙或被招募到京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工匠不断切磋,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北京牙雕在清末曾一度衰微,后经杨士惠及其传人的努力,这一古老工艺又得以复兴。 象牙雕刻因牙材自...
查看更多
象牙雕刻
2018.12.14
象牙雕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崇文区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北京和广州的象牙雕刻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 北京牙雕即北京象牙雕刻,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外地迁徙或被招募到京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工匠不断切磋,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北京牙雕在清末曾一度衰微,后经杨士惠及其传人的努力,这一古老工艺又得以复兴。 象牙雕刻因牙材自...
查看更多
香包(徐州香包)
2018.12.14
香包(徐州香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徐州市 香包又名“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是一种传统的佩饰物,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市的香包制作技艺别具特色,为世所称。徐州香包合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它造型纯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绣法工整细致,内装的中草药能驱蚊防潮,净化空气,预防疾病。徐州香包形制丰富,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各种形状。外部图案多采用龙凤呈...
查看更多
庆阳香包绣制
2018.12.14
庆阳香包绣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庆阳市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陕甘宁三省的交会处。秦时为北地郡,隋代改庆州,宋代定为庆阳府。当地流传的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 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
查看更多
挑花(苗族挑花)
2018.12.14
挑花(苗族挑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泸溪县 苗族的挑花刺绣,俗称“数纱”,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苗族地区流传的最为出色,主要分布于良家潭、八什坪、浦市、潭溪以及周边乡镇。 泸溪的苗族挑花多用于头帕,是以当地苗族妇女自己纺纱、织造的“家织布”为面料挑绣而成。家织布所采用的棉纱较粗,织成的布料纵横分明、经纬清晰,是挑花工艺的最佳材料。有别于刺绣的挑绣,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布料的表面行针。制作时,从图案纹样的中心起一针,数三根纱下一针;再数...
查看更多
挑花(花瑶挑花)
2018.12.14
挑花(花瑶挑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溆浦县 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共有一万两千余人,居住在湖南境内雪峰山东北麓海拔一千三百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花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却没有民族文字。 花瑶挑花流传于湖南溆浦地区,主要用于花瑶衣裙的装饰。挑花题材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各种常见的动植物,二是美好生活的图景,三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是民族信仰和神话故事。 花瑶挑花的主要技法名为“清纱”法,也叫“数针法”,它以普通的挑花针为工具,白纱线、五彩丝...
查看更多
挑花(望江挑花)
2018.12.14
挑花(望江挑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望江县 安徽省望江县流行的挑花工艺是在渔耕并存的农业社会环境中由祭祀供品发展转化而来的,它源于唐代,最早时人们用毛发和麻布为材料挑制敬神的敬褡,以后逐步发展成为日常家居的点缀。早期的望江挑花主要用于女性头巾、衣、裤、围裙及小儿襁褓、围兜、抱裙、鞋帽的装饰,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亦取以装饰男性的汗巾、腰带、车辫、褡裢等器物及帐檐、桌围等室内器具。发展至今,望江挑花已成为当代家居用品如沙发靠垫、扶手、窗帘、壁挂、地毯等的重...
查看更多
挑花(花瑶挑花)
2018.12.14
挑花(花瑶挑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隆回县 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和湖南省隆回县的挑花技艺各具特色。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被国内许多民间工艺研究专家称为彩挑。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花样丰富多彩,地...
查看更多
1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