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剪纸(蔚县剪纸)
2018.12.14
剪纸(蔚县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蔚县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出产剪纸而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经刘老布等剪纸艺人共同研究,对创作工具进行改革,部分纹用刻刀由单幅剪转变为成批刻,使蔚县剪纸工艺有了新的提高。20世纪初,在王老赏、王守业、周永明等艺人的带动下,蔚县剪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走出了民间剪纸...
查看更多
内画(鲁派内画)
2018.12.14
内画(鲁派内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鲁派内画是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与京派、冀派、粤派内画并称为中国内画四大流派。 鲁派内画的载体多为当地生产的琉璃坯料,以各式器型的琉璃水晶料做壶坯,造型多式多样,新颖别致。鲁派内画用特制的弯型内画毛笔,伸入口小如豆的壶内反向作画,将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手工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尤擅长线条的勾画,线条流畅纤细,构图丰富,格调典雅、笔触精妙。鲁派内画注重内书,诗文图画相配,诗情画意交融。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为鲁派...
查看更多
内画(广东内画)
2018.12.14
内画(广东内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 广东内画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它运用中国画的构图、笔墨、设色技巧,在玻璃瓶内壁上反手作画,形成独特的艺术奇观。汕头市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流传在汕头的内画艺术是中国传统内画“粤派”的唯一代表,其创始人为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 广东内画凭借独特的玻璃瓶造型、瓶外描金加彩装饰效果、彩绘与设色技艺及彩绘工具而独树一帜,卓然成派。受岭南派画风影响,广东内画线条纤秀...
查看更多
内画(北京内画鼻烟壶)
2018.12.14
内画(北京内画鼻烟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传入中国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种,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北京、河北、山东、汕头,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和“粤派”等流派。鼻烟壶流入北京后,为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及有地位的旗人所使用。除宫廷造办处外,民间也大量制作鼻烟壶。约1890年到1945年间,内画鼻烟壶的制作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号称“四大内画名家”的周乐元、丁二仲、马少宣、叶仲三,这些民间艺人创作了最初的北京内画鼻烟壶...
查看更多
衡水内画
2018.12.14
衡水内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衡水市 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鼻烟壶的内画技艺产生于清代,1696年,康熙皇帝设立了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乾隆时扩大了烟壶的选料范围,由料器(玻璃)、瓷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嘉庆年间,具有特定风格的京派内画开始出现,咸...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勉萨画派)
2018.12.14
藏族唐卡(勉萨画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藏族唐卡勉萨派,亦为新勉塘派,在西藏古籍中和民间又称做“藏赤”,“藏”指西藏日喀则一带,“赤”即画派。勉萨画派相传产生于公元17世纪中叶,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及其周边地区。 在历史上,藏族唐卡勉萨派曾经流传到拉萨、山南、昌都等地,鼎盛时期曾有画业作坊一千余家。勉萨派的创始人是四世班禅大师的随身画师朱古曲英嘉措,他在勉塘派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工笔画中的人物、山水及亭台楼阁的造型、布局和技法,并添加...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2018.12.14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夏河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修建布达拉宫等大型宫殿,促进了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此情势下,藏族唐卡应运而生。 藏族唐卡多在纯棉布上绘制,也有在羊皮上绘制的,有丝绣和绸贴丝缝的彩色唐卡,也有版印的单色唐卡,其画芯和装裱离不开棉、麻、丝、帛。甘南藏族唐卡画幅大小不一,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不足零点一平方米,绘画颜料多为...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2018.12.14
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唐卡也称“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是一种刺绣或绘制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它带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在西藏民间长期盛行不衰。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流传在昌都的嘎玛嘎赤画派相传系由郎卡扎西活佛所创立,他与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共同奠定了嘎玛嘎赤画派的造型理论基础。16世纪,嘎玛嘎赤画派开始在康区盛行,先后涌现出一批唐卡艺术大师。在发展过程中,嘎玛嘎赤画派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吸收汉族画...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2018.12.14
藏族唐卡(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天边之乡”,墨竹工卡县城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以东,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流传在这一地区的直孔刺绣唐卡始于1880年三十五世直孔时期,创始人为赤列多吉。其后经过五代家族式的传承,唐卡的缝制技艺日趋完善,做工也日渐精细。墨竹工卡县扎雪乡的直孔刺绣唐卡构图严谨而丰满、均衡而多变,画法以工笔重彩和白描为主,制作过程中全部以针缝刺绣作业,工艺水平较高,作品富于立体感、质感和动感,栩栩如生...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钦泽画派)
2018.12.14
藏族唐卡(钦泽画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钦泽画派15世纪中期以后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泽切姆。他自幼酷爱美术,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创立了钦泽画派。钦泽画派和勉唐画派的出现给以前流行于卫藏地区的尼泊尔绘画样式画上了句号。钦泽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藏传尼泊尔绘画中主尊较大的特点,但在风景表现上开始吸收汉族地区的绘画风格,尤其擅长表现具有阳刚之美的忿怒像,绘制精彩绝伦。
查看更多
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