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石柱土家啰儿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传唱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同,颇有“竹枝词”遗风;有的歌词直白通俗...
查看更多
儋州调声
2018.12.14
儋州调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儋州市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儋州在汉武帝时为儋耳郡(前110),自古就有“歌海”的美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儋期间曾以“夷声彻夜不息”之句赞誉此地歌风之盛。1962年,田汉先生到儋州视察时称儋州调声为“南国乐坛的奇葩”。近期,儋州又因包括“调声”在内的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调声是“歌海”中最受群众喜爱的品种,是群众生活中不可或...
查看更多
崖州民歌
2018.12.14
崖州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根据老艺人的传说和对传统民歌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崖州民歌发祥地主要在古崖州的乐罗、黄流(今属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乐罗镇、黄流镇)一带乡村。崖州民歌自汉代开始不断生发、演化、丰富,至清代达于极盛,出现了大批的长篇歌册,目前收集到的已有七十多部约二百七十万字。   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其中的二十多部长篇抒情...
查看更多
崖州民歌
2018.12.14
崖州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由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成果可知,一万年前已有“三亚人”在这里生息。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黄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当与寺庙中的念诵吟...
查看更多
中山咸水歌
2018.12.14
中山咸水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广东中山坦洲镇的民素有从事农业劳动或行船时对唱互驳、斗歌竞唱的习俗,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往往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中山咸水歌的主要类别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等。   咸水歌是家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家人浮家泛宅,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的冲积平原上,散居在中山、珠海、顺德等沿海地带和...
查看更多
梅州客家山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梅州市      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市境内6县1市1区近500万人口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它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   梅州客家山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国风”和“吴歌”的余韵。   梅州客家山歌共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
查看更多
桑植民歌
2018.12.14
桑植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桑植县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永定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两县相连。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它有两方面的价值:(一)社会文化方面。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
查看更多
兴山民歌
2018.12.14
兴山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兴山县      兴山县汉时属南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析秭归北界置兴山。兴山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连秭归县,北靠神农架林区,西接巴东县。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   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蕴藏丰饶,国内音乐学界部分学者将其指认为“荆楚古歌”的遗存。此说可从曾侯乙编钟,特别是本地区长阳县出土的商周青铜钟磬的音列结构中找到印证。   兴山民歌音调奇特,常常...
查看更多
兴国山歌
2018.12.14
兴国山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兴国县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在兴国城乡村镇,处处闻歌声,人人是歌手。所以,兴国素来被誉为“山歌之乡”。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
查看更多
畲族民歌
2018.12.14
畲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泰顺县      明万历三年(1575),畲族迁入泰顺后,畲族民歌从此在山城落地扎根。浙江省泰顺县畲族民歌以轻声细语为特色,句首常细分强拍,尾音拖长,形成别具特色的“泰顺调”。此调虽和“浙闽调”(指闽东、浙南、浙西的商调式)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等不同,在音域、音调等方面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   泰顺畲族民歌可分为三类,分别为传统性民歌、革命山歌、新民歌。泰顺畲族民歌和其他地区畲族民歌一样,以“对歌”(或称“盘歌”)为主要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