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康玉生
2018.11.15
康玉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2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地毯织造技师。1947年在聚顺成地毯厂拜陈子权为师,学习纹样绘画和色彩搭配。后师从焦殿功,学习织、平、剪、修技术。熟练掌握全套技艺,创新总结出平、顺、准、齐、底整套操作法和压、挤、垫、钉、剔、楔、倒、润八种工艺技法,列入行业教学及质量评定标准。擅长利用地毯规格及双经纬线方向结构,变通载绒、结簇绒排列,变化纹样形态。艺术风格流畅、美观、灵活、细腻...
查看更多
梁珠
2018.11.15
梁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月生,广东省佛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云纱染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香云纱染整技师。15岁开始在伦教联合晒莨厂做学徒,晒香云纱,16岁即掌握了香云纱制作的生产流程及全套染整技艺,是目前少有的精于香云纱工艺的晒莨老师傅。一直致力于发展香云纱产业,不仅坚持使用传统的坯绸、坯纱,采用传统的染整技艺,还积极尝试用印花丝绸和棉麻制品等现代面料做坯料,用水洗、磨砂等现代工艺进行香云纱制作的后期处理,使传统的香云纱染整技艺既得到传承,又...
查看更多
叶娟
2018.11.15
叶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傣族,1959年3月生,云南省景洪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本名周兰英,傣族织锦技师。出身于傣族织锦世家,11岁随母亲玉腊学习织锦,13岁时便能独立完成织锦工艺。从艺四十余年间,全面熟练掌握了傣族织锦技艺。所织傣锦图案清晰,色彩搭配得当,做工精细。用织锦做的裙带子、床单、被单头、挂包、被面等美观大方、精致耐看。由于当地汉、傣年长妇女至今都喜欢穿织锦服饰,织锦在当地广受欢迎,同时日本、美国、荷兰等国游客也慕名前来购买傣...
查看更多
粟田梅
2018.11.15
粟田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侗族,1964年8月生,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侗锦织造技师。师从其祖母、母亲,现有徒弟三十余人。1982年至1989年在县织布厂侗锦车间当主管。1990年至2008年在牙屯堡镇开设侗锦工艺店。几十年来,从模仿传统图案到图案的创新,使侗锦锦上添花,更加丰富多彩。2008年6月,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重视,在牙屯堡镇创办了雄关侗锦厂。在本镇的各村组和邻近乡村培养学徒一百多人。积极开拓销售...
查看更多
赵芳云
2018.11.15
赵芳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7月生,山东省嘉祥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鲁锦织造技师。自幼追随母亲学习鲁锦织造的整套工艺,青年时期便已掌握了各类缯的织造技巧和当地流行的所有图案,色彩搭配能力也不断提高。步入中年后,在传统织造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独创了鲁锦的汉字织造技艺,增添了鲁锦的文化韵味。与此同时,还设计了近百种色彩绚丽、典雅大方的图案。始终致力于鲁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事业,培养了大批传承人。
查看更多
颜坤吉
2018.11.15
颜坤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1月生,2019年8月去世,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夏布织造技艺第三代传人。其夏布编织技艺系家传,师承其父颜前木。8岁开始挽麻芋子,12岁开始织布,15岁就自编自卖,八十余年间一直从事夏布编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接纱尾子、麻线头、牵线及刷浆、上机织布等夏布织造技艺。夏布编织技术十分精湛,尤其是穿筘及刷浆,即便在编织过程中出现局部损坏,也能修复得不露痕迹,并通过对夏布神歌的传唱,使夏布织...
查看更多
宋树牙
2018.11.15
宋树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4月生,江西省万载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夏布织造技师。出身于夏布织造世家,自祖父起家族五代专门从事夏布生产经营。10岁时,开始随父亲学习简单的夏布织造技艺。1964—1974年,在父亲等老一辈师傅传授下,全面熟练掌握夏布织造技艺。1988年,自办双志夏布厂并一直兼任厂长。200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文明中华行”栏目《万载家珍——夏布制作技艺》作了专题介绍其精湛技艺。该厂拥有职工一百余人,产品二百多种...
查看更多
马舍勒
2018.11.15
马舍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东乡族,1944年4月生,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乡族擀毡技师。16岁时从其祖父、父亲学艺,两三年后熟练掌握了擀毡技艺并成为擀毡把式,擀毡技艺精湛,将东乡族擀毡技艺的特征代代完整地传承了下来。东乡族擀毡一般分为五七毡、四八毡、白毡、瓦片毡等。擅长制作白毡(用纯绵羊毛制作的一种毡),制作的白毡柔性好而又瓷实,防潮性能也好,经久耐用。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东乡族擀毡工艺,2003年...
查看更多
吐尔逊木沙
2018.11.15
吐尔逊木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40年2月生,2018年10月去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棉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传统棉纺织技师。伽师县最有名的棉纺织匠人之一,1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和家人一直坚持手工纺织,熟练掌握弹花、纺线、拐线、络线、经线、掏缯、织布等全套技艺流程,所织土布为纯白色棉布,一般长3.5米,宽0.3米,色彩单一,无任何图案纹饰,不经染色。开办有小型纺织厂一家,教授子女、徒弟近十人。
查看更多
常张勤
2018.11.15
常张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5年12月生,河北省魏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棉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学习棉纺织技艺,熟练掌握了棉纺织的各道工序和操作技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纺织本领,是当地四页缯织棉能手,在传统纺织方面具有独特技艺,其纺织技术在当地远近闻名。多年来一直坚持传习棉纺织技艺,多次举办棉纺家庭学习班,将传统棉纺“四页缯”等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棉纺爱好者。多次参加魏县梨花节等非遗展示活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