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周邦辉
2018.11.15
周邦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4年5月生,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河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爱好皮影戏,1996年拜老艺人靳生昌为师,学习皮影戏的演唱与表演。2002年加入“靳家班”,在本县各乡镇演出,随后自组戏班演唱,足迹遍布全省各地。演唱铿锵有力,音色饱满,富有激情,刻画人物生动。多次参加青海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作品《辕门斩子》获表演金奖。先后随青海省文化厅赴台湾等地区和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查看更多
刘满仓
2018.11.15
刘满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8月生,甘肃省通渭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通渭影子腔)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祖父刘寿山熏陶,1970年开始学习敲碰铃、打甩板、唱帮腔和皮影影件的制作,并跟随祖父的自乐班演出。1980年被通渭县常河镇秦剧团录用。1986年独立组团演唱祖传皮影戏,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吸收了小曲、民歌及秦腔等戏曲元素,使表演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现保存传统剧目剧本四十六本、皮影线谱四册、影件二百多个,掌握有曲牌四五个、唱腔板式十多种,形成了唱...
查看更多
吕正业
2018.11.15
吕正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62年1月生,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岫岩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85年拜岫岩皮影艺人丁德显为师,专攻生、小(旦)行当。1989年师从艺师孙崇林学习四弦,练就了自拉自唱的功夫。嗓音靓丽清新,唱腔柔婉细腻,被誉为“不是女人唱,胜似女人腔”。掌握的传统剧目有《秦凤仙招亲》《血书记》《罗通扫北》等二十余部、四百余本。曾连获五届辽宁省皮影戏调演金奖,获2013年全国皮影戏优秀节目等多个奖项。出版了《岫岩皮影戏...
查看更多
李国华
2018.11.15
李国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70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巴林左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8岁开始师从艺人李金忠,20岁以后开始跟李家班演出。擅长演唱皮影戏中生、小、丑等多种行当,尤其擅长影人的操纵。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演出新编长篇历史皮影戏《大辽双星》《辽太祖传奇》,服务农民的皮影短剧《说说咱农民心里话》,校园课本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比武夺魁》等。2015年参加在河南开封举办的全国皮影展演,获金奖。2014年被聘为华...
查看更多
梁素芝
2018.11.15
梁素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7月生,河北省乐亭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乐亭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师从乐亭皮影名家孙品卿,练就一副委婉动听的“小儿”行唱腔,全面掌握皮影旦角的传统唱腔技艺,并在许多新影戏剧目中创作新腔,音色亮脆柔和,韵味浓厚,是目前乐亭皮影戏旦角表演艺术的主要传人。长期活跃在皮影演出的最前线,常年坚持演出传统戏,在乐亭及其附近地区有较大影响。多次出国演出,获奖项颇多。近年热心教传授新学员,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大...
查看更多
彭佐臣
2018.11.15
彭佐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8月生,河北省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参加滦县皮影社,学唱皮影小旦,1958年考入唐山专属实验影社,拜著名皮影戏老艺人方春荣为师,又拜高荣杰为师。1979年任唐山皮影剧团副团长。擅长皮影小旦行当,兼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取各前辈之长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能够塑造不同性格、不同情感、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刀马旦如《邵玉兰救夫》中的邵玉兰,音调高亢,清脆利落,力度较强;青衣如...
查看更多
路宝刚
2018.11.15
路宝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0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北京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随父辈学习北京皮影戏表演和皮影制作,是北京西派皮影路家第五代传人。1980年进入北京皮影剧团,历任演出队队长、团长等职。皮影戏表演细腻传神、动作干净到位,皮影雕刻制作刀口利落流畅、色彩古朴淡雅、行刀不拘形式。1992年获全国皮影木偶调演优秀表演奖。2005年获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优秀表演奖。2009年赴欧洲参加“魅力北京月生,月生,非物...
查看更多
陈先松
2018.11.15
陈先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3月生,贵州省平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顺地戏代表性传承人。8岁时与陈先章等人开始学习地戏唱腔,后又先后向前辈杨锡成、王周贤学习动作和地戏基本原理。20世纪80年代,已熟练掌握剧中老将、少将、文将、武将、女将等人物的动作、唱腔等。从2001年起在天龙旅游公司演出,向地戏学员和地戏爱好者传授地戏唱腔、动作等各种技艺,现已有徒弟四十余人,并在安顺天龙少儿地戏队成立后被当地文化部门聘为顾问,有“神头王”的美誉。收藏有地戏面具近...
查看更多
杨朝忠
2018.11.15
杨朝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3月生,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仡佬族傩戏)代表性传承人。仡佬族傩戏第九代传人。自1986年从事傩戏表演以来,苦练傩戏唱腔“九板十三腔”,对傩戏特有的罡步也踩得很准。擅长演奏各种傩戏乐器,能熟练运用师刀、牛角、海螺、月斧、关刀、竹卦等傩戏法器,擅长表演山王、二郎、将军、土地等多个角色。注重搜集自古传承的科仪本、剧本等宝贵资料,并汇集成册,珍藏有数十面傩面具以及各种法器、神案等必备的道具等。现持有...
查看更多
王太保
2018.11.15
王太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3月生,湖南省临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临武傩戏)代表性传承人。临武傩戏第十六代法师传人。自幼随师父肖忠惠学习唢呐、二胡。1976年随父亲王本佑学习傩戏布法、音乐、打击乐及表演。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全面、精确地掌握了临武傩戏的布法、扮神、演奏等技能,成为临武傩戏的核心人物,挖掘、收集、整理和推介临武傩戏,全身心投入到申报县、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工作中。近年开办培训班,手把手传授傩祭、傩戏、傩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