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马自刚
2018.11.15
马自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6月生,甘肃省宁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首届民间吹歌展演“全国吹歌大王”奖获得者,自幼跟随唢呐艺人郭彦儒(外祖父)、张彦德(舅爷)学习唢呐演奏,后跟随唢呐演奏家梁平正学艺,从艺中拜访众多民间艺人,掌握大量传统曲牌。2000年自筹资金出版个人演奏的《陇东唢呐》CD光盘专辑,组织唢呐艺人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演出活动。潜心传艺授徒,在陇东职业专科学校开设唢呐专业班。发起并成立庆阳唢呐艺术专业委员会、庆阳马自...
查看更多
汪世发
2018.11.15
汪世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8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绥米唢呐)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跟随唢呐艺人曹来前学习唢呐吹奏技艺,19岁出师立班。识简谱,懂乐理,善于将音乐理论应用于唢呐演奏实践,可将近百首传统曲目在不同调性上演奏。唢呐演奏时而音调激越,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娓婉,犹如深情的倾诉,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1984年录制的百余首唢呐曲磁带热销西北,2002年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演奏的《唢呐领奏闹元宵》获得表演一等奖。2003...
查看更多
李岐山
2018.11.15
李岐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5月生,陕西省米脂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绥米唢呐)代表性传承人。7岁开始随父学习唢呐曲牌,14岁时正式学吹唢呐,17岁时已能熟练演奏众多曲牌。开创了绥米唢呐高音区加花装饰变奏,使曲调格外华丽;善用大音程跳动吹奏,使乐曲跌宕起伏而富于立体感;突破了传统唢呐上下手八度重复习惯,大量应用四、五度和音,增强了音响厚度;在对吹上,突破下手不能吹高音的规矩,使上下手自由转换,问答呼应上下翻飞,丰富了唢呐的艺术表现力。中国唱片...
查看更多
莫柏槐
2018.11.15
莫柏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6月生,湖南省湘潭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青山唢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岁开始师从父亲学习唢呐演奏,后跟随师伯朱梅江学习唢呐演奏技巧,12岁时被聘为湘潭县花鼓戏剧团演奏员,其间师从朱梅江、刘若权等唢呐演奏名师,20世纪70年代末参与演出《刘海砍樵》等剧目,享誉全省。经过几十年的花鼓戏配乐创作、演奏实践,成为中国南派唢呐青山桥地区第四代传人的杰出代表。在注重整理民间文化、挖掘民...
查看更多
孟义达吗
2018.11.15
孟义达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伊丹扎布,男,蒙古族,1948年7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为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之堂孙,1958年拜科尔沁著名民间艺人图布乌力吉为师,系统地学习四胡演奏,成为科尔沁四胡艺术——丹巴仁钦流派的杰出代表。跟随师父的六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了该流派的演奏技艺,掌握了大量的传统四胡曲目。到14岁时已经掌握了民间乐曲《莫德莱玛》《南花》《八音》,及汉族牌子曲《苏武牧羊》《得胜令》《鸳鸯扣》等传统曲目...
查看更多
巴彦保力格
2018.11.15
巴彦保力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6年3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民间音乐世家,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四胡。1974年拜四胡一代宗师孙良为师学习四胡演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该流派的全部技艺、曲目和风格。1975年进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工作。1990年与师傅孙良合作出版了四胡演奏专辑《八音》。2005年组织成立内蒙古四胡协会,并担任会长。多次在内蒙古各盟市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四胡艺人培训班并进行授课。演奏...
查看更多
成公亮
2018.11.15
成公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2015年7月去世,江苏省宜兴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先后师从梅庵派与广陵派代表人物刘景韶、张子谦,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75年重拾琴艺,恢复古琴演奏与琴学研究的工作,2011年10月起担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研究室主任。打谱和创作的古琴音乐计有二十余首(套),代表作《文王操》在琴界内外影响深远。出版古琴音乐专辑8部,并有大量作品收入到其他合辑。其...
查看更多
丁承运
2018.11.15
丁承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3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自小随胞姊丁伯苓学习古琴,16岁拜师于泛川派顾梅羹,继而师从广陵派张子谦。196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曾任教于河南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同时兼任中国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琴学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对清商三调、上古琴制及瑟的研究与实践都颇有建树。曾主持全国艺术科学...
查看更多
赵家珍
2018.11.15
赵家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8月生,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76年起,先后向广陵派龚一、张子谦学习古琴。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虞山吴派吴景略,并得到吴文光的指导。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琴会副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民族乐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曾策划发起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和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100周年音乐会,为多部影视作品录制古琴音乐和担任古琴...
查看更多
余青欣
2018.11.15
余青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6年7月生,2015年12月去世,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由李祥霆启蒙学习古琴,1978年拜师于吴景略门下,并受吴文光指导。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职中央民族乐团。历任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为虞山吴派的嫡传弟子,承启了该琴派的曲目、技巧及艺术风格。通过发起中华雅乐组与中华雅乐音乐会,对传统音乐文化推广做出贡献。代表作有《鸥鹭忘机》《那罗法曲...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