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有底线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有底线    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部分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对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非遗项目的保护十分有益。  34岁的残疾农妇兰和平身高只有1米,以前多次找工作被拒,只能和丈夫一同出去收废品,“每天只挣10多元,有时一分钱挣不到”。去年,通过政府免费培训,兰和平学到一手竹编技艺。现在她坐在家里搞竹编,每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  兰和平是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百花村村民。她生活的改...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小兰魁――与桂剧一生痴缠
人物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小兰魁 ——与桂剧一生痴缠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0岁的周小兰魁当之无愧。2008年2月,一次意外中风,令周小兰魁半身不遂,还失去了正常而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但这从没有打消他对桂剧传承的信念……如今,坐在轮椅上的周小兰魁,仍在手把手教学生做动作。   作为一级演员,周小兰魁因主演桂剧《闹龙宫》被誉为“南...
查看更多
民主改革与西藏非物质文化的变迁
论坛
民主改革与西藏非物质文化的变迁 靳海波    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而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它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等。西藏非物质文化是青藏高原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由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主改革前西藏非物质文化发展处在停滞状态  历史上,西藏曾经历了比欧洲中世纪还要落后、黑暗的...
查看更多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论坛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焦虎三    羌族民间歌舞,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自娱性歌舞与宗教祭祀性歌舞两大类。根据流传区域的不同,祭祀性歌舞又可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和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卡斯达温”(盔甲舞),这其中,尤以羊皮鼓舞最为著名。四川汶川县的羌族羊皮鼓舞2007年入选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略阳的羌族羊皮鼓舞2011年9月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发布会现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记者从5月20日在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6月23日,在四川成...
查看更多
非遗产品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专题报道
产品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王逸吟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2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除“iPad”商标案、百度文库版权纠纷案等富有现代科技色彩的案件之外,“泥人张”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这一有关非遗保护的案件,颇为引人注目。  “泥人张”彩塑神形兼备、色彩明快,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6年,“泥人张”入选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近年来,“泥人张”官司不断,涉及...
查看更多
评剧传承人冯玉萍:“我会与评剧相伴到老”
人物
评剧传承人冯玉萍:“我会与评剧相伴到老”《我那呼兰河》剧照,中为冯玉萍。    1999年,冯玉萍在不惑之年因主演一部《疙瘩屯》迎来了人生中的“二度梅”;10年之后,在“知天命”的年纪,她又渡过了一条可能改变现代评剧走向的“呼兰河”。  冯玉萍自己说,早在50年前她已知“天命”:“沈阳评剧院是1959年11月11日诞生,我是1959年11月19日出生,而且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萍’字,这似乎注定了我与评剧一生的缘分。有人说这是我牵强附会的臆想,可我觉得这是冥...
查看更多
扬州漆器史上的名工大家
专题报道
扬州漆器史上的名工大家   扬州漆器源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2004年被授予原产地域(后改为地理标志)荣誉称号,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扬州漆器的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漆艺大家,他们或在技艺上勇于创新,丰富了扬州漆器的工艺品类;或在漆器的艺术形式上有重要提升,将扬州漆器印上文化人的烙印,为扬州漆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查看更多
二股弦戏"守望者"丁瑞魁:只要还有口气就一直唱下去
人物
二股弦戏"守望者"丁瑞魁:只要还有口气就一直唱下去 崔志坚 王璐     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司马村,每逢节庆,那质朴、浑厚而热烈的二股弦戏便搭台开演,锣鼓声、本乡本土的唱腔声响彻整个村庄。  流行于乡野的二股弦是什么样的剧种?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丁瑞魁与二股弦有怎样的渊源?是什么让丁瑞魁对二股弦如此执著?为此,记者来到了武陟县大司马村,深入到全国唯一的二股弦剧团一探究竟。  家庭熏陶 与戏结缘  “二股弦是土生土长的戏种,曲牌、唱腔和剧目都是本土的...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王玲瑛    比如兴教寺,如果把僧人的生活保护住了,既保护了建筑,又保护了文化空间,相当于保护了一个活的传统。中国的非遗保护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的保护是行政行为,比如京剧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等。  “非遗”保护走过12年,如今进入“后申遗”时代  从西安兴教寺拆庙事件,学者解析我国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