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2   星期三   农历六月初八   夏至 夏至
搜索
福建非物质文化精品宝岛行
其他新闻
 福建非物质文化精品宝岛行    8月12日,“福建文化宝岛行•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在台中县新落成的艺术文化中心隆重开幕。福建省副省长陈桦与台中县长黄仲生共同为展览揭幕,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在开幕式上致词,当地政要和2000多观众到场参观。福建省副省长陈桦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揭幕,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在开幕式上致词    展览由福建省艺术馆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以“弘扬海西文化、展示两岸渊源、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传承人现场表演为中心,通过...
查看更多
千古悠悠七夕节
专题报道
千古悠悠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最早称为双星节、双七节,自汉代起称为七夕节、乞巧节,到唐宋时,又称为女儿节、少女节。从七夕节最早的称呼来看,其起源系由星名衍变而来。汉代以前,牛郎称“牵牛”,它与织女不过是银河两岸的星名而已。它们之间既无故事情节,也没有七夕节日之说。二者七夕相会的传说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漫长过程。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长期安定,过去那种为统治者服务的“天神合一”思想不再是神话故事的唯一内容,一些...
查看更多
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专题报道
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7月中旬,北京最热的时候。44位民间艺人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捧起鲜红的“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证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获得国家级“大师”称号的文房用具制作人员。他们中多数人年龄已70开外,最大者已82岁。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对记者说:“咱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  兴奋之余,郭海棠仍掩饰不住忧虑:“由于文房用具都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艺人作业环境十分艰苦,收入微薄,行业后继乏人,文房四宝手工传统技艺已面临失...
查看更多
二人转顶级票价8800 草根艺术不能离开民间
论坛
二人转顶级票价8800 草根艺术不能离开民间林希    二人转表演进入北京,登上高雅艺术舞台,得到北京观众认同,令人深受鼓舞。源于民间的艺术表演,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发展创新,最终能够成为舞台艺术,并且受到广大民众欢迎,是民间草根艺术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应该说,二人转艺术已经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并且为自己开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二人转艺术家能够再接再厉努力从事艺术实践,未来二人转艺术一定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  顶级票价8800 半年工资欣赏一场草根艺术...
查看更多
为申遗欠债2亿值么? 地方政府慎行
专题报道
“申遗热”请慎行为申遗欠债2亿值么? 地方政府慎行吕绍刚    2007年,贵州荔波和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确保申遗成功,荔波县政府因此背负了2亿多元高额债务,目前遗产地保护正面临困境  如果不是因为申遗,贵州荔波,这颗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依旧会身在深闺无人识。  同样,如果不是因为申遗,这个每年财政只有2.86亿元的小县,不会背负2亿多元的债务包袱――这还不算未来10年,荔波需追加遗产地保护投入6.3亿元...
查看更多
乞巧节重现传统女子成人礼 
其他新闻
乞巧节重现传统女子成人礼           开幕式上的古法典礼拜“七仙”。女孩子们参加传统女子成人礼。 记者高鹤涛 摄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昨天上午,用现代曲谱吟唱古诗《珠村七夕吟》声中,2009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区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开幕,共有近万名市民群众观看了开幕式。     第5届乞巧文化节起止时间为昨日至8月28日,6天文化节将举行开幕仪式、摆七娘、拜七娘、乞巧作品展、珠村乞巧艺人广绣精品展、天河区十大和...
查看更多
景泰蓝工艺品 流光溢彩巧夺天工
专题报道
景泰蓝工艺品 流光溢彩巧夺天工      传统样式的景泰蓝花瓶上,菊、梅、牡丹的花式艳丽鲜亮;新款式的“石榴嘴”瓶,瓶口线条似石榴,透着娇俏又不失典雅;丰满敦实的日莹瓶则别有一番趣味:瓶身绘着垂髫的孩童,或捕蜻蜓,或放风筝,或捉迷藏…色彩丰润,意趣盎然。这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的精品展厅内陈列的景泰蓝作品。    这些景泰蓝展品,造型优美、色彩华丽、纹样繁复、制作精细,可谓流光溢彩,巧夺天工。据介绍,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这是一种纯手工制作,工艺...
查看更多
雪顿节成为非物质遗产传承最佳平台
其他新闻
雪顿节成为非物质遗产传承最佳平台    20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雪顿节期间,以传统八大藏戏为主要内容的藏戏表演,将在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陆续公演。而且,在雪顿节过后,首届拉萨风筝节或将在9月举办。  “近些年,雪顿节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成为‘非遗"展示、宣传、传承最好的节日和平台。”自治区非遗办负责人彭措朗杰告诉记者,自我区觉木隆藏戏、江嘎尔藏戏、湘巴藏戏、迥巴藏戏、扎西雪巴藏戏、宾顿藏戏等六大派别的藏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
查看更多
市场不景气 谁来坚持雕竹?
专题报道
市场不景气 谁来坚持雕竹? 何华一大师和大女儿在雕竹     何华一是国家级竹工艺大师,搞了一辈子竹工艺。1915年,江安竹工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五粮液齐夺金奖,名噪一时。近年,它又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技师精湛的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华一说,当年的竹工艺红得如火如荼,技师们外出非常受尊重。如今竹工艺已大不如以前,技师们甚至在为江安竹工艺会不会失传担忧。    因为热爱 大师雕了一辈子竹    何华一今年62岁,是原江安竹工艺厂的职工,做...
查看更多
“星腔后继有人,我没辜负师傅”
专题报道
“星腔后继有人,我没辜负师傅”      ――“粤曲星腔”获推国家级“非遗” 唯一省级传承人李月友 李月友(张宇杰/摄) 李月友当年登台演出的粤剧造型     四年“申遗”路,“粤曲星腔”被广东省文化厅推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而这也是目前三水唯一一个省级“非遗”项目。  作为粤曲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粤曲星腔”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昨日采访了“粤曲星腔”唯一的省级传承人李月友。她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结缘“粤曲星腔...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