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昔:一枚核雕贵过一只出口鲜鸡今:原料难寻无人捧场濒临失传
专题报道
昔:一枚核雕贵过一只出口鲜鸡 今:原料难寻无人捧场濒临失传   核雕有多种款式,可根据榄核形状雕刻成船只和人像等。 适用于雕刻的乌榄核个头要大,这枚榄核体长5厘米多,是难得的好材料。 增城艺术家黄学文对核雕感情很深。     近日增城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尘封的幕后故事得以掀开   “能以径寸之...
查看更多
韩国: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
专题报道
韩国: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江陵市使这一民间节日成为了它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了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    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江陵端午祭拜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
查看更多
西安确定首批非遗名录 小吃制作工艺上榜
其他新闻
西安确定首批非遗名录 小吃制作工艺上榜都城隍庙的这个舞台是民间文化的固守之所(来源:华商报)    昨天上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市首批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不少特色小吃制作工艺榜上有名。    昨天审议通过的33项我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民俗9大类。    不少西安知名的小吃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如秦镇米皮、德懋恭水晶饼、德发长风味饺子、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
查看更多
河南新密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为华夏史前文明寻找佐证
其他新闻
河南新密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为华夏史前文明寻找佐证    河南省新密市2日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程,由技术专家、文化骨干组成的普查小组已深入农村,走村串户,登记造册,收集资料。普查人员当天就发现了10多块5000多年前的陶片。    据了解,普查获取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将汇编成《新密非物质文化实录》,为研究中原文化乃至华夏史前文明提供有力的佐证。    河南省新密市溱洧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伏羲遗址30多处,黄帝遗迹60多处,夏朝...
查看更多
中蒙两国将联手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
其他新闻
中蒙两国将联手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资料图片)蒙古族原生态“吾博”组合成员娜仁托娅在演唱蒙古族长调。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中蒙两国长调民歌保护联合田野调查专家会议于近日在呼和浩特市结束。两国专家将联合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今年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蒙古国境内进行,明年在中国境内进行。    会议期间,中蒙两国通过了《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大纲》,签署了《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实施议定书》。为了支持即将开展的联合调查工作,中国向...
查看更多
《长生殿》:三百年的文化乡愁
专题报道
《长生殿》:三百年的文化乡愁    320年前,洪昇创作《长生殿》,并带领当时北京最著名的昆曲戏班内聚班演出,轰动坊间。遗憾的是,此后300年间,随着洪昇的溺水而亡,《长生殿》已无全本演出。  4月30日至5月3日,全本昆曲《长生殿》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长生殿》诞生320年间首次全本形式的晋京演出。此次全本《长生殿》由上海昆剧团等单位制作,全剧分为《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长达10余小时。  上穷碧落下黄泉 尤以精诚...
查看更多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须防“人死艺亡”
专题报道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须防“人死艺亡”    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半月谈记者从今年两会现场了解到,不少代表、委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抢救问题联名提交议案、提案,或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意见、建议。     民盟中央:传承中华民族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相对费时、费力、艰苦的工作,资金投入后不能很快看到成果,又不会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因此,在追求...
查看更多
四川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其他新闻
四川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白瀛、余庆红)记者从30日在京举行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了解到,四川地震不仅使羌族人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使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蒋彬、侯斌介绍,这次地震不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且地震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损害严重,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严重,羌族民居等羌族建筑受到大面积破坏。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罗卜羌寨、北川小寨子沟等...
查看更多
千年古琴音收藏不绝声 如何收藏和辨识古琴
专题报道
千年古琴音收藏不绝声 如何收藏和辨识古琴    在古琴的流传过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经从一种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的标志,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一种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于是古琴的收藏也定格为文人雅士对古琴所蕴含的风雅追求。     两年前,浙江省博物馆首次对馆内一批尘封53年之久的古琴进行鉴定。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广陵派的代表人物成公亮先生根据琴腹款识、琴背铭文、外形、油漆断纹等方面仔细鉴定后认为,在这32张古琴中...
查看更多
绵竹年画:千年古邑的艺术奇葩
专题报道
绵竹年画:千年古邑的艺术奇葩     绵竹,这个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绵竹年画享誉全国。地震中,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的房屋大部分垮塌,废墟中到处可见散落的画板、画架和未完成的画稿,残垣断壁上彩绘的“五谷丰登”、“莲莲有鱼”等年画图案依稀可见。棚花村就是远近闻名的绵竹年画村之一。  近日,记者询问当地一位朋友:绵竹年画珍贵的老版文物是否毁于一旦?绵竹年画未来命运如何?朋友说:“人在,传统在,技艺在,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绵竹年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