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立夏
搜索
甘肃省文旅厅开展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验收通查工作
地方新闻
7月28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兰州组织召开甘肃省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验收通查会,邀请兰州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院校的非遗领域专家成立通查验收工作小组,对全省2020年度4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开展通查评议。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试行本),指导甘肃省非...
查看更多
山西省举办非遗与旅游融合专题培训班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和全省文化旅游工作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山西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省文旅厅于7月23日一27日在晋城市举办了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专题培训班。省文旅厅、非遗研究院相关人员及11个市文旅局非遗相关工作人员共50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特别邀请到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兼研究员全小国...
查看更多
内蒙古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召开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自评估会议
地方新闻
7月28日,内蒙古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召开“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自评估”会议。应邀前来的专家、艺术研究院业务人员及委托记录工作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内蒙古艺术研究院研究室负责人叔嘎拉主持。 会议伊始,叔嘎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记录工作的有关情况,告知了评估规则和相关要求。参与评估工作的专家有原内蒙古电视台副台长额尔德尼(高级编辑)、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扎格尔、内蒙古艺...
查看更多
数字化如何赋能非遗?非遗数字论坛在扎鲁特举行
要闻
盛夏时节的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草原,水草丰茂,风吹草低,牛羊时隐时现,一派悠远辽阔的风光,这里同时也有着深厚的非遗文化,无论是扎鲁特版画、科尔沁皮雕画、蒙古族传统乐器,还是乌力格尔、科尔沁刺绣等,都见证着草原之根与文化的传承。 7月29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在扎鲁特旗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新活态’”,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社会传播和全民共享,加强全社会对非遗的尊...
查看更多
青海湖音乐节•第二十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互助分会场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群众文化品牌,7月28日,以“奋进新征程 唱响大西北”为主题的青海湖音乐节·第二十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互助分会场活动在海东市互助县丹麻镇文化广场拉开序幕。青海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馆长马云蔚,互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正芳,互助绿色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韩秦,互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朝艳,互助县政协副主席郑怀寿,青海省文化馆副馆长李爱梅等出席开幕仪式...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的公告(文旅非遗发〔2023〕77号)
相关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的公告 文旅非遗发〔2023〕77号 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经材料审核、实地暗访、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将名单公布如下: 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 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
查看更多
郭艺丨家门、师门、校门: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主要类型
论坛
【摘要】我国传统手工艺以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以保持技艺传承的完整性和生命力。而今,随着社会发展,工艺传统必然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一些传统技艺式微。研究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中制度性的规律,传承是手工艺嬗变的重要因素,由此,笔者用4年的时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跟踪访谈,调查传统手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状况,并针对不同传承类型进行分析,探寻传承对于传统手工艺风格的影响,为形成有效的传承机制提供科学参照。 【关键词】传统手工...
查看更多
湖南扎实做好系统性保护 让非遗工作更加有力
专题报道
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着力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提升非遗保护数字化水平,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更好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湖南的影响力传播力,推动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扎实做好系统性保护 非遗根基愈加坚实 湖南非遗资源丰富,四级名录体系完备。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1人;省...
查看更多
从非遗产品热销透视文旅消费升级
专题报道
近段时间,记者观察到多地非遗产品销量持续走高。据了解,更多游客表现出对非遗产品由衷的喜爱,为此乐于慢下来、留下来,尝试更独特而深刻的文旅体验。 款款走来 神采非凡 提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一团和气”。作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经典图式,其采用圆形构图,造型突出。“我们的木版年画不是只在年节畅销,而是一年到头都有热度,近期我们还收到不少‘一团和气’的订单。”桃花坞木版年画乔麦年画工作室相关负责人...
查看更多
内蒙古第33届旅游那达慕开幕
地方新闻
7月23日上午,“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宣布活动开幕,自治区副主席杨进、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罗志虎等出席开幕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锡林郭勒盟委书记张佰成致辞。 本届旅游那达慕由1场盛大开幕式和21项系列活动组成,包括传统那达慕活动、文化及旅游新业态活动、各类赛事和演出活动等,各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相继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2个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