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周牧雨:广州彩瓷与德、荷两国品牌瓷器文化特质比较
论坛
【摘要】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瓷器发展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广州彩瓷、德国迈森瓷器、荷兰代尔夫特瓷器,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特质,而且通过这三个品牌瓷器的建立、产业构成与发展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能够发现它们各自文化品牌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策略方式以及“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渊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广彩”,在形成自身文化特质的同时,亦可促进探索新时期文化和贸易的发展与交流。 【关键词】广彩;迈森瓷器;代尔夫特瓷器...
查看更多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公布《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
地方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现正式公布如下。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各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加快推进我市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各区及有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商市财政局同意,制定了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剪纸(庄河剪纸)
专题报道
↑ 剪纸(庄河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 根据庄河历史变革和宗教、民俗活动事记等考证,庄河剪纸源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后期在广大妇女中普遍流行。《庄河县志》中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即流传于民间广大妇女中。每逢喜庆和节日,即用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便能剪出各种花草、动物、喜字或人物故事,装饰在窗户或墙壁上。” ↑ 庄河剪纸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庄河剪纸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来塑造角色...
查看更多
王亚平在太空演示非遗扎染
专题报道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相互配合,进行天宫课堂第二课。在轨期间,航天员还把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艺——扎染,带上了空间站,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太空扎染里的细节和奥秘。 航天员王亚平:同学们好,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上次太空授课我给大家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大家看到在失重环境下用纯水可以做出地面上无法做到的大水球。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还和我们国家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请大家仔...
查看更多
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福建南平打造“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践与启示
专题报道
朱子祭祀大典。资料图片 考亭书院全景。(摄影:黄杰敏/光明图片) 小学生诵读《朱子家训》。(摄影:黄杰敏/光明图片) 阳春三月,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镇,清澈的潭溪水流潺潺。溪旁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参天古樟,依然冠盖如亭、舒朗阔拔。 “这是当年朱熹亲手栽下的樟树。800多年来,它早已成为五夫镇人眼中朱熹的化身。”土生土长的姜立煌,目前任朱子理学研究院院长...
查看更多
纪录片《过年的画》聚焦杨柳青年画——传统手艺 代代传承
专题报道
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一道道精心细致的工序之后,一张活灵活现的杨柳青年画热热闹闹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平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这是纪录片《过年的画》开头的一幕。 这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西青区委联合出品的5集纪录片,讲述了天津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非遗保护,需要我们关注”“盼着过年,张贴年画的场景历历在目”……随着纪录片的热播,留言和热议随之而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
查看更多
山东: “非遗+电商”为乡村振兴打开思路
专题报道
山东夏津“虎头鞋”新产品不断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遍布城乡村庄、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出台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拓展一批乡村非遗新业态、带动形成一批乡村非遗龙头品牌。当下,借力数字经济、网络电商等新发展手段,“非遗+”正带动国货国潮兴起来、乡村文旅消费旺起来。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202...
查看更多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公布《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
地方新闻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现正式公布如下。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各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加快推进我市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各区及有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商市财政局同意,制定了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
查看更多
内乡打春牛习俗
节气名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称“打春”,内乡打春牛习俗是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世代传承的立春节气习俗。春季万物复苏,打春牛预示农耕活动的开始,有规劝农事、鼓励春耕的含义。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的核心文化空间内乡县衙博物馆为十个代表社区之一。 打春牛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迎春队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并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立春日民众齐聚内乡县衙...
查看更多
梅源芒种开犁节
节气名录
梅源芒种开犁节是浙江省云和县梅源山区农民在每年芒种期间启动夏耕的一项民俗活动,民间也叫“牛大王节”,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云和县西南崇头镇一带以梅竹村、下垟村为中心的18个村中。 梅源芒种开犁节的产生源起于当地久远的梯田垦殖历史和农耕生活方式,是畲汉两族共同传承的民俗活动。明洪武(1368-1398)起,云和为朝廷银矿重要产区,矿工群体也参与了梯田开垦。明末清初,畲民大量迁入,梯田耕作渐成规模。但开犁节习俗具体始于何时已难追溯。同治版《云和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