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数字化抢救性记录工作实现阶段性进展
地方新闻
记者10月26日从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简称西藏非遗保护中心)获悉,自2016年西藏开展60岁以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截至目前,正开展46位60岁以上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其中已完成30位,实现阶段性进展。 西藏非遗保护中心普查保护部助理研究员索朗介绍,新一轮60岁以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评审工作刚结束,完成了古格宣舞传承人卓嘎、唐卡嘎玛嘎赤画派传承人嘎玛德来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期审查,“两位老人均近9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山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通知
地方新闻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全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评选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共推出黄河入海非遗之旅等10条山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名单见附件1),认定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等15个基地为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名单见附件2)。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市、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保护...
查看更多
社会力量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专题报道
“原来我们平常书写的纸是这样制作出来的。”10月23日,作为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活动之一,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美尔研学承办的“巴蜀非遗少年行”第七站来到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50多名学生在传承人的带领下现场体验了抄捞纸张,感受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魅力。 四川省近年来是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的? 社会机构科学设计 非遗与研学相得益彰 作为第八届国际非遗节...
查看更多
姚莉 田兆元:基于民俗叙事路径的“认同性经济”建构——以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为研究对象
论坛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文章从经济民俗学的视角,以锦屏县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侗族刺绣为考察对象,根据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与民俗经济价值,以语言叙事、行为叙事、物象叙事、媒体叙事四种叙事类型为主线,探讨侗族刺绣的“认同性经济”建构路径,从而将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非遗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同性经济...
查看更多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党组会议 审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
地方新闻
10月26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会议传达学习了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传达学习了中组部《关于领导干部及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听取了交响秦腔组曲《根据地》首演、“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工作汇报,审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
查看更多
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
论坛
开栏的话: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作为资助我国文化艺术研究和培养相关人才的载体,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服务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为重点呈现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和旅游发展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究成果,本报特开设“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推介”专栏,借助业内专家的学术力量,助力提升艺术学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增强艺术学学科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功能...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
节气资讯
一、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
专题报道
一、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
查看更多
许晓明:从社区活动到“世界非遗”:遗产保护时代的节庆变迁——基于壮族霜降节分析
论坛
天等向都镇霜降节,传统上和该镇三月三(县志记载当地三月三祭祀北帝)一样,祭祀圈本来只限于该镇中和街。节庆的起源是当地移居此地的以商业和手工技艺为生计的汉民带来。同时揉进了壮族聚会对歌传统。在外来移民集中的圩镇,外来文化的传播是常态,包括天等县龙茗镇八月十五的烧番塔活动,这是广东人的传统。同时还结合了请月娘的仪式,是外来文化和本地传统结合的结果。 “四月栽秧,九月刈稻”,霜降节固然和稻作有密切联系,霜降节又叫洗镰节,是丰收节的一种表现形式...
查看更多
2021江西非遗购物节——上饶巡展鄱阳站活动启动
地方新闻
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人人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10月21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商务厅主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上饶市文广新旅局、鄱阳县文广新旅局承办,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鄱阳县文化馆执行承办的“2021江西非遗购物节——上饶巡展鄱阳站活动”活动在鄱阳饶州古镇启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杨丁,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傅安平,上饶市文广新旅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