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2018年度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自评估会议召开
地方新闻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是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起正式启动的专项工作,旨在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截至2019年度,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已组织开展了54位传承人的记录工作,在已完成的2015、2016、2017年度工作中,有6项记录成果获全国优秀建设项目奖,优秀数量居全国前列。 按照国家规定的报送验收程序,为...
查看更多
2021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潍坊举行
要闻
会场外景 12月16日,“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年画项目保护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年画传承人、设计师、相关院校及企业等领导与嘉宾共100余人参加大会,共同为2021年画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大会现场 “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系列活动是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香港非遗办事处馆长伍志和:非遗源于生活 馈于生活
专题报道
围屋庭院深几许,三堂两横最玄机。坐落于荃湾的三栋屋博物馆,是香港一座法定古迹,除了能反映客家堂横屋的建筑特色,还记载着陈氏族群在此生活的点滴。“我们选择三栋屋作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是因为这里汇聚了香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精髓,是一个理想的非遗教育推广基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伍志和说。 “三栋屋作为一个非遗项目,保留着客家的传统文化。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举行春秋二祭,正月十五点灯,结婚仪式的情景。”伍志和指出“非遗...
查看更多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鲁锦项目的思考
论坛
摘要 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遗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受到重视。让贫困者经济受益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应是非遗扶贫的核心。山东省鄄城县鲁锦项目扶贫的案例显示,在非遗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个人成就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受益面向。同时,在项目开展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利益分配不合理、主体性受限等影响受益的结构性因素。依靠非遗扶贫应在保证主体经济收益可持续的基础上,尊重受助对象的主体性,赋予社区更大的参与...
查看更多
全国“非遗在社区”工作交流活动在沪举行
要闻
12月14日至16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上海市奉贤区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交流活动。活动采用交流研讨和调研考察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交流研讨现场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主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褚晓波、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袁园分别汇报了“非遗在社区”上海市试点工作情况;有关省市及相关试点城市代表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发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作线上视频总结讲话。文化和旅...
查看更多
聚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系列对非研修班在京举行
要闻
原标题:系列对非研修班聚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日前,非洲英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研修班落下帷幕。据悉,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履行对非洲文化人力资源培训承诺,促进中非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务实合作,今年8月到12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的指导下,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陆续举办了五期对非研修班。 尼日利亚“后疫...
查看更多
戏曲·黄龙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黄龙戏创建于1959年,是以东北皮影戏中流传于吉林省农安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此地影”(当地民间艺人对本地皮影戏的俗称)音乐为基础,融合了东北的民间小调、戏曲曲牌、皮影专调、萨满腔、神调等多种音乐,充分吸收和借鉴本地萨满乐舞、民间说唱、口头文学、民间小调等艺术手段,形成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广泛文化基础、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因农安县在辽、金时期曾是黄龙府,1959年正式将该剧种定名为黄龙戏。 黄龙戏的音乐板式根据皮影音乐...
查看更多
浙江龙泉青瓷:千年窑火不灭 传承中华美学
专题报道
“陈家窑”开窑现场 浙江龙泉宝溪乡溪头村位于浙闽边界,风景秀丽,古朴自然。该村拥有的保存完好的“龙窑”共7座,是近现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 此间举行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上,该村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陈家窑”正式开窑。100多名青瓷匠人制作的350余件龙泉青瓷,经历30余个小时的烧制后面世。 “龙窑”是“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主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前建成且尚可使用的“龙窑”被当地青瓷匠人称为“老窑...
查看更多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宝岛
地方新闻
尝山西面食、喝老陈醋饮料、看戏曲表演——近日在台北举行的“三晋文化·宝岛共赏”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演活动上,台湾观众从视觉、味觉、听觉多角度体验了山西的丰富人文风味,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认同。 这项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共同举办。除了播放山西非遗的纪录片和大陆非遗专家田青教授的精彩讲座视频之外,台北现场还展示了漆器和布艺等山西特有的手工艺品及特色小吃,特别编排了以山...
查看更多
基层干部线上学习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
要闻
近日,由中宣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国家文物局人事司联合举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全国基层干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线上研修班”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进行授课。来自全国重点县(区)从事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的74位基层管理干部及优秀业务骨干参加此次培训学习。 本期培训班是“2020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系列培训”7个班次的收官之班,课程设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两大板块为主题,综合运用专题...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