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0   星期日   农历六月廿六   
搜索
2020年“非遗讲座月专题活动”《百草园里识百草》 | 银杏银杏,你也是“活化石”吗?
专题报道
说到银杏,大家应该不陌生,街道两旁常见它挺拔的身姿、楔形的树冠、随风摇曳的扇形叶,怎么看都算“高颜值”。而若论起“华丽惊艳”的高光时刻,则莫过于深秋,蓝天下的一树金黄、风起时的一地绚烂,过往的人,谁不会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呢,谁还没一张“路人打卡照”呢?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曾留下笔墨,盛赞银杏“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但大家知道吗,银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野生银杏和水杉、珙桐等一样,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素有“活化石”之称。那么...
查看更多
宁夏命名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
地方新闻
近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与宁夏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命名15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其中:银川市3个,石嘴山市1个,吴忠市5个,固原市5个,中卫市1个。 此次命名是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要求,通过各地文化旅游局推荐申报,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宁夏扶贫开发办公室实地核查评估后共同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将纳入当地扶贫项目计划,通过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学习非遗技艺、制作销售非遗...
查看更多
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交汇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和,以河图洛书肇始的人文精神、自然环境造就的麦黍文化、历史演进形成的根源意识为代表,是在历史进程中确定中华文化秩序并持续实践的母体文化,是将创造与奋斗、团结与梦想、正统与担当、开放与包容的精神特质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区域性文化形态。 2020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
查看更多
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形态多样。有在漫长的陶瓷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巷、一百零八弄”等独特的与瓷业息息相关的陶瓷生产生活空间形态;有存在于陶瓷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形态;有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具有独特美学内涵的杰出造型艺术形态;有在长期的陶瓷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管理制度以及民间陶瓷行业习俗等与制瓷相关的制度和信仰文化形态;有“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开放包容的移民...
查看更多
娄烦不“烦”恼:非遗扶贫,能行
专题报道
省外人一提到山西,第一印象往往是“煤老板”或是“喝醋”,好像十几年未曾变过。“山”外的人对山西,除了上述印象,很难再说出一二,而“山”里的人,望着东南沿海的“富”,西部大开发的“贵”,也不免兴叹。今天的山西发展得怎么样?让我们到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的娄烦县看一看,那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雪梅绣坊刺绣培训受到学员欢迎 2019年2月12日,孙占伟(左一)查看农户家制作的转九曲用的人口灯...
查看更多
记录·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
专题报道
按照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关于2018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要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力推进2019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今天,一起走进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 2020年5月11日至1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前往凉山州喜德县进行拍摄,先后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习所、喜德县依...
查看更多
一只点心竹篮背后的扶贫帮困与非遗保护探索
专题报道
“你这篮子哪儿买的?我找了好多都不满意!” “这是上海哈尔滨食品厂出的‘竹报平安’点心礼盒,外包装篮子是贵州赤水的老师傅卢华英采用非遗技艺制作,这还是上海对口支援的精准扶贫项目呢。” 市民杨蕾在朋友圈发了一组时下流行的“野餐风”照片,照片中的竹篮引起了不少朋友的注意。而这只竹篮,也让杨蕾觉得这组“网红照”有了人文味道。 “竹报平安”点心礼盒 不过,立即赶到上海哈尔滨食品厂...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学会分支机构实践案例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与新冠”平台
专题报道
4 月初,中国民俗学会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秘书蒂姆·柯蒂斯的邮件,主要内容为: 当前,由于冠状病毒(COVID-19)大爆发,我们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特殊的封锁状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范围。节日和文化活动被取消或推迟,文化实践和仪式受到限制,造成许多人的生活中断。 同时,随着人们继续从实践活态遗产并从中汲取灵感、愉悦和团结,我们看到了活态遗产如何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成为恢复力的源泉...
查看更多
四川炉霍:“职教+非遗”免费教学助藏族青年追梦
专题报道
“我喜欢画画,以后想做一名唐卡画师,用一生画唐卡。”6月中旬,四川甘孜州炉霍县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学校教室里,18岁的兄其多吉盘腿坐在画布前,小心翼翼地给一幅四臂观音上色。说起梦想,他的眼睛闪烁着光亮。 △6月中旬,唐卡画技能班里的学生们正在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摄影:刘忠俊) 唐卡是藏族传统绘画形式,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在上千年历史中发展出诸多流派。炉霍县的郎卡杰画派在康巴地区远近闻名,构图...
查看更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永恒的旗帜”
地方新闻
今年的7月1日,是党的99岁生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回顾历史,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鲜红的旗帆,肃穆庄严,交织的铁锤与镰刀,铮铮作响,凝成一篇壮丽的宣言。在7月1日即将到来之际,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6月30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永恒的旗帜”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曲艺专场展演,献礼党的99岁华诞。 为配合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本场展演将采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