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8   星期日   农历四月廿一   谷雨 谷雨
搜索
要闻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3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面向青少年群体,设计了“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 通过看、听、触、味、心五感一体的形式,带领青少年了解自然变化规律,激发对自然探索的...
查看更多
要闻
分享活动现场(摄影:胡泽远) 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中国已有43个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位居全球第一。从2008年首批列入的昆曲、古琴艺术,到近年来新列入的“二十四节气”、太极拳、制茶技艺,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无形文化瑰宝蔚为大观、数不胜数。更为重要的是,当代中国人重新珍视生活中的非遗,开始享受非遗带来的文化滋养、智慧启迪与审美体验。非遗是浓浓的年味,是家乡的味道,是...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不晚于8世纪以来,哈萨克族的“阿玛勒”一直存续于民间,直到1994年才进入学术界的视野。“阿玛勒”在哈萨克语中意为措施,被视为哈萨克民族的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生产和生活,是非常独特的节令体系,是哈萨克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阿玛勒”在传承过程中,有多种版本,与二十四节气的对位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尊重“阿玛勒”文化习俗的前提下,从气象、天文、物候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化分析,自诸多版本中,遴选出最确切对应哈萨克族聚居区气候和物候节律及指征的“阿玛勒”节气...
查看更多
要闻
立春、惊蛰、清明……这些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月21日至23日,来自海峡两岸近120名专家学者齐聚厦门海沧,召开了2023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海峡两岸节气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共商节气文化保护传承。 两岸专家形成共识 研讨会上,隋斌作了2022年度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农业博物...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开设非遗剪纸课堂,开展“传承二十四节气”非遗剪纸活动,图为学生正在创作剪纸作品(新华社发) 近日,“节气江南”系列活动之一的上海豫园2023“仲春花朝节”沉浸式游园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图为游客感受国风韵味,畅游春日豫园(新华社发) 【热点观察】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班春劝农”典礼现场(供图:遂昌县人民政府) “‘班春劝农’是中华节气文化的精髓,这个仪式在浙江遂昌传承了400多年,作为中华儿女,就是觉得很喜欢!”4月14日,盛大的“班春劝农”典礼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文创部门总经理、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何春寰在现场这样表示。 再现经典场景 作为第九届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的重要活动,“遂昌‘班春劝农’非遗活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启示研讨会”14...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14日,记者从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基本准备就绪,将于4月22日(下周六)、农历三月初三上午,在新郑市黄帝故里举行。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网上拜祖与境外拜祖同期举办。 全球直播!九项仪程亮点纷呈 发布会上,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市政协副主席王万鹏介绍,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于4月22日上午9点35分左右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是非遗大省,非遗宝贝灿若繁星。贵州有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此外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文旅融合的催动之下,转化为精彩的风物风情和人文景致,扩大了旅游观赏和体验的空间,彰显出全域旅游的崭新气象。 山水有氤氲,人文更闪耀。贵州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覆盖9个市(州)的9条非遗线路,每条线路均有鲜明的主题:贵阳—匠心筑韵寻味林城、黔北—河谷寻艺茶海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