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女娲祭典
2018.12.14
女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涉县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
查看更多
太昊伏羲祭典(新乐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新乐市      新乐伏羲祭典是在河北省新乐市伏羲庙举行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祭祀仪式活动。   历史文献记载,新乐曾是伏羲氏寓居地,《史记》记载的“野台”、《魏书》记载的“义台”即“伏羲台”,或称“羲台”。《明一统志》卷三称:“羲台在新乐县,有碑记,字剥落不可读。”“羲台”遗址尚存,今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隋朝大业(605—617)中,新乐就有“羲皇圣里”之名。明万历年间,羲台城废,留下遗址,台上保留伏羲庙古庙...
查看更多
太昊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天水市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查看更多
太昊伏羲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淮阳县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澳门妈祖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澳门妈祖信俗作为澳门民众传承500余年的民间信仰习俗,源于对妈祖大德大爱的崇敬。信众通过谒庙进香、金猪献祭、捐助善款、搭饰花牌、演戏贺诞等形式,祈求妈祖庇佑风调雨顺、水陆平安。 妈阁庙是澳门古老的庙宇之一,原称“妈祖阁”,还有“正觉禅林”“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等别称,坐落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据史料考证,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400多年前。妈阁庙的地位获官方认可,“神山第一”殿神龛后的石壁顶上,有明万历年间“钦差总督广东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李凤建...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口天后祀奉是以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为表现形式,崇奉、颂扬妈祖的民间活动。妈祖也被称作“天后圣母”“天妃圣娘”“天妃娘娘”,每逢天后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和忌日(农历九月初九),海南省海口市各天后宫(天妃宫)都会举行祭典活动。 海口是内陆移民的主要居住地,岛上多数移民于宋元时期从福建莆田迁来。他们将妈祖视为海上保护神,祈求航程一路顺风。平安登岛、安居乐业后,怀着对妈祖的感恩之情,他们建庙祀奉,虔诚膜拜。据历代海南史书和方志记载,元代时海口就...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葛沽宝辇会兴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世代相传至今。其主要活动区域为天津市津南区的葛沽镇。葛沽镇本是退海之地,海事频发,当地人们将渔家林默(即妈祖、天后圣母)奉为神明,祈求妈祖娘娘庇佑海上航行与捕鱼作业的安全。在长期的妈祖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八架宝辇、两架宝亭为核心,同时吸纳几十道其他花会参与的格局,使其成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 宝辇花会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小步稳行、小步颤行、大步快行、跑“8”字、龙摆尾等。每年农历正月是葛沽民间花会活动的高峰期。此时...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洞头妈祖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洞头县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与福建相邻,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妈祖”极其信奉。   明末清初,福建莆田渔民来洞头打鱼,带来“妈祖”信俗。东沙“妈祖宫”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浙江省尚存规模最大、构建最完整的妈祖庙,有近300年历史,是浙江妈祖庙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县六个乡镇建有“妈祖宫”11座,妈祖与陈十四娘...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天津皇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民俗博物馆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一种妈祖祭典,原名“娘娘会”、“天后圣会”。据民间口传,此会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清代康熙四年(1665),后更名为“皇会”,一直流传至今。它规模宏大,带有浓郁的天津地方色彩,每逢皇会,天津民间往往倾城出动,场面十分可观。   皇会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严格规定的庙会形式,其中的表演内容包括净街、门幡、太狮、捷兽、中幡、跨鼓、扛箱、重落、拾不闲、法鼓、旱船、秧歌...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
2018.12.14
妈祖祭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      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的湄洲湾口,属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五百多个县、市建有五千多座颇具规模的妈祖分灵庙宇,恭祭妈祖民众近两亿人,每年前往湄洲妈祖祖庙朝拜的海内外游人超过一百万人次。   妈祖文化起源于北宋初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妈祖姓林名默,北宋建隆元年生于莆田湄洲岛,雍熙四年因救助海难逝世。人们感念她生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