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81)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596)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1)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朝鲜族服饰
2018.12.14
朝鲜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传统服饰以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白色为主,呈现出素净淡雅的风格,朝鲜族因此而有“白衣民族”之称。20世纪初,随着现代经济的渗透,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朝鲜族聚居地区,受此影响,朝鲜族服饰的颜色也变得多样起来。 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最大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所穿的短袄长度及...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察哈尔服饰融合了蒙古民族各地服饰的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款式风格。察哈尔部诞生于成吉思汗时代,在16世纪初正式形成,其服饰文化延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如今,察哈尔服饰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以及乌兰察布察右翼旗等原察哈尔八旗地域,这些蒙古族居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 察哈尔服饰涵盖长袍、坎肩、腰带、靴、头饰等多个部分,采用库锦、绸缎、滩羊皮、羔皮等作为制作材料。在颜色选择上,男袍多选用蓝、灰等深色系,女袍则偏...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 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 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
2018.12.14
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 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有男女老幼...
查看更多
茶俗(白族三道茶)
2018.12.14
茶俗(白族三道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道茶是白族一种古老的品茶艺术,起源于8世纪的南诏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唐樊绰《蛮书》记载,早在南诏时期,白族的先民就有“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大理时,曾被鸡足山僧众以三道茶招待,他在游记中记录为“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经过世代相传,三道茶逐渐演变成以云南省大理市为主要流布区域的白族茶俗。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在节日喜庆、迎接宾客时的一种礼仪。每当有客人或亲朋到家,主人会热情地将其迎至堂屋。宾主坐下后,主人...
查看更多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2018.12.14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潮州市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
查看更多
大理三月街
2018.12.14
大理三月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市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于唐代永徽年间,系由庙会演变而成,其产生与佛教在大理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月街街期为七天,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一日结束。每年赶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全国各地及海外都有人参加。 三月街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物资交易和文化交流。大理三月街除保留有传统的药材、大牲畜、日用百货交易外,还新辟出...
查看更多
石宝山歌会
2018.12.14
石宝山歌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剑川县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歌会于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届时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聚集一处,弹弦对调以歌觅偶,同时还可到各寺庙烧香拜佛,参加“阿吒力”佛教法事、白族地区中央本主及石雕女阴“阿央白”朝拜等民俗活动。歌会以即兴对歌为主,把弹弦唱曲、求神拜佛、本主崇拜、以歌觅偶等活动融合在一起,显示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查看更多
三汇彩亭会
2018.12.14
三汇彩亭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渠县 三汇彩亭会是流传于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特点,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三汇镇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跨州河、巴河、渠江,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彩亭会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清代初年,彩亭会开始在三汇形成,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逐步趋于兴盛。新中国成立后,三汇彩亭会成为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
查看更多
1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3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