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42)
机构
(24)
政策
(427)
资讯
(11561)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68)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杨柳青木版年画
2018.12.14
杨柳青木版年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周边地区的木版年画艺人先后迁居杨柳青镇,发展业务。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宜雕版,有了这种可用的工艺材料,杨柳青木版年画随即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由...
查看更多
幻术(周化一魔术)
2018.12.14
幻术(周化一魔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化一魔术是流传于陕西省及西北地区的传统幻术流派。周化一,艺名周吉胜,190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3岁拜张象晨为师,15岁因演出大戏法“八仙上寿”声名远扬。他在1938年创办化一魔术研究社,此后又组织兄弟魔术团,在东北、华北演出多年,并于1952年创建陕西周化一魔术团,结束了陕西省内长期以来魔术表演只有江湖艺人撂摊卖艺,而没有正规表演团体的局面。 周化一魔术团上演了《水火凉亭》《罗圈变化》等一批让人称奇的大型舞台魔术节目,吸引全国众多团体前来考察与学习。受...
查看更多
幻术(傅氏幻术)
2018.12.14
幻术(傅氏幻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傅氏幻术是运用人为的隐秘技艺制造幻觉幻像,展现超自然奇迹的一种视觉表演杂技,是中国传统幻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傅氏幻术以傅氏家族为传承中心在北京市流传,并向华东、华南、东北等地区传播。 幻术源于远古巫术,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20世纪初,傅氏幻术第二代传承人傅天正投师北京幻术大家韩秉谦,此后傅氏幻术在北京流传。 傅氏幻术坚持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并重,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并重,尊重师承与博采众长并重,幻术技巧与艺术表演并重,道具研发与苦练技...
查看更多
武汉杂技
2018.12.14
武汉杂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汉杂技,是在荆楚民间杂技基础上汲取各派杂技精华而形成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流布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地处“九省通衢”,历来是长江流域传统杂技荟萃的中心。武汉杂技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荆楚特色,深受大众喜爱。 武汉杂技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清嘉庆、道光年间,民间杂技艺人到武汉卖艺,后逐步形成班社进入舞台演出;1912年到1949年,汉口民众乐园(新市场)雍和厅成为杂技表演中心,每天轮换演出杂技节目20多个,后来表演的杂技团体有50多个,有12个以著...
查看更多
梅山武术
2018.12.14
梅山武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梅山武术是梅山先民在长期社会和自然实践以及战争中创造的以防为主、攻防兼备、古朴无华、简洁实用的传统武术流派,流布于湖南梅山地区,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等地为代表。 梅山武术起源可追溯到北宋之前,形成则在宋末元初。宋代末年,张虎、周龙起兵抗元,创建以操练武术为主的“梅山黑虎教”,形成了梅山武术流派的雏形。明初,梅山武术在保留军事格杀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向强身健体方向发展,参与人数剧增,民间拳社鹊起,各种器械亦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武术套路,产生了深...
查看更多
徐家拳
2018.12.14
徐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徐家拳是由山东徐氏家族始创的传统武术项目,流布于山东省新泰市通济村。徐家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由徐氏高祖徐盛才所创。百余年来,徐家拳世代传承不息,到第六代传人徐花葶时形成体系。据县志和徐氏家谱记载,徐花葶,字殿甲,相貌伟岸,膂力过人,曾在清咸丰年间考中武庠生。他武功高强且善于研究,丰富了徐家拳的内涵,将拳法及各种兵器的使用发扬光大。 徐家拳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以保家卫国、服务社会为行为宗旨。内容体系包括拳术、拳术对练、器械、器械对练、拆手、内功、辅助功法共...
查看更多
井冈山全堂狮灯
2018.12.14
井冈山全堂狮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井冈山全堂狮灯,俗称“全堂狮子”,是集多项民间武艺于一体的健身游艺项目。江西省井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是全堂狮灯的发源地,主要流布区域为井冈山市的虎爪坪村、东上村、河桥村、石洲村等村寨。 井冈山全堂狮灯自清道光年间流传,既有武术套路又有器械比武,表演步法、手法和队形纷繁奇异,变幻无穷,展现了传统民间游艺风貌。井冈山全堂狮灯还配以锣鼓、唢呐等乐器助阵,气氛热烈。 井冈山全堂狮灯由16人演练,由龙灯、舞狮、拳术、棍术、器械、对练以及盾牌舞等七大项目组成。龙灯,俗...
查看更多
咏春拳
2018.12.14
咏春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咏春拳是中国武学历史上为女性所创的拳法之一,故又称“女人拳”。其拳理充分剖析女性弱点和特长,巧妙地利用人体力学、杠杆结构、三角力学等原理,精确把握与利用空间,具有快稳准狠的特点。福建咏春拳由福建福清南少林五枚师太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我国南方多个地域广为流传。 福建咏春拳拳法套路分为“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器械则主要有八斩刀、六点半棍和木人桩。其中,“小念头”为入门基本功,主要训练上、中、下结为一体;“寻桥”为中级套路,是在小念头...
查看更多
绵拳
2018.12.14
绵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绵拳是我国富有特色的传统拳种,因动作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形意相随、连绵不断而得名。绵拳在上海市杨浦区流传,旧时此区域有不少居民多靠体力为生,需强身健体,这为绵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据传,绵拳源自武当山,乃武当秘传拳技之一,明末清初之时传入民间。绵拳有据可查的最早传播者为孟光银。孟光银(又名孟关宇),河北沧州人,于清朝末年至上海教授绵拳,至此绵拳流传至上海。孟光银传孙福海,孙福海传杨连全及子孙长根等人。孙福海一生教授弟子众多,成为在上海传承绵拳的代...
查看更多
精武武术
2018.12.14
精武武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精武武术形成于1910年,是在“国术为本”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和融合各类传统武术门派而成的一种传统武术表现形式,流布于上海市。其源于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积蓄革命力量而发起和组织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总会会址位于现在的上海市虹口区。 精武武术吸纳、糅合各类传统武术,荟萃了主要武术套路223套,其中包括北方黄河流域拳术66套、兵器89套、空手白刃类6套;南方长江流域拳术29套、兵器18套;广东珠江流域拳术7套、兵器8套。出版了60余部武术典籍,并创办...
查看更多
1
1393
1394
1395
1396
1397
31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