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甬剧
2018.12.14
甬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      甬剧是用浙江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声腔属于滩簧。它的流布区域早期集中在鄞县、奉化一带,后逐步遍及整个宁波地区及舟山一带乡镇。随着上演剧目的变革,甬剧先后经历了男小旦、女小旦、改良甬剧等几个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甬剧在上海、宁波等地相当活跃,出现了许多表演团体。1938年后,这一戏曲剧种正式被人称为“甬剧”或“改良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其中包括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
查看更多
瓯剧
2018.12.14
瓯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州市      瓯剧是温州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原名“温州乱弹”,它大约形成于清代初年,主要在浙江温州各县及丽水、台州部分地区流传,影响远及闽北及赣东北一带。瓯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以乱弹腔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徽调、滩簧及时调等。   瓯剧剧目计有四百五十余种,基本来自南戏、元明杂剧及明清传奇。其中正宗传统大戏84本,有“三昆、四高、四徽、四冷、五老”之说,指的是《连环记》、《渔家乐》、《雷峰塔》三本昆腔戏,《雷公报...
查看更多
童子戏
2018.12.14
童子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通州市      童子戏是江苏民间祈福活动中的一种演剧形式,流传于江苏省南通市及通州市中西部和周边部分地区,其表演形式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南北朝以来,南通逐渐成陆,后周显德年间始有建置,当时称为“胡逗洲”。成陆初期四面环水,交通闭塞,所以成了流人聚集的场所。这些流人成分复杂,南北皆有,发配或迁徙到南通,带来了巫觋演唱、祈福消灾的习俗,当地称之为“上童子”或“童子上圣”。   童子号称可自由游走于神、鬼、人三界,借...
查看更多
淮海戏
2018.12.14
淮海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淮安市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830年前后出现了淮海戏的演出班社,1880年后仅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淮海戏班。1940年抗战期间淮海戏艺人成立“艺人救国会”,编演了《小板凳》、《大后方》、《三星落》等一大批现代剧目,利用戏曲宣传抗战,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   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
查看更多
淮海戏
2018.12.14
淮海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830年前后出现了淮海戏的演出班社,1880年后仅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淮海戏班。1940年抗战期间淮海戏艺人成立“艺人救国会”,编演了《小板凳》、《大后方》、《三星落》等一大批现代剧目,利用戏曲宣传抗战,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   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
查看更多
锡剧
2018.12.14
锡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常州市      锡剧旧称“滩簧”,是江苏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其发源地一说在无锡市东北乡,一说在常州市德安桥地区,因而有“锡滩”、“常滩”之称。清代乾嘉以来,吴语滩簧盛行,至道光年间出现了职业或半职业的滩簧艺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逐渐发展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   锡剧唱腔音乐以“簧调”为基本曲调,同时兼有“大陆板”、“铃铃调”等数十种曲调。在多年的演出过程中,锡剧形成了姚(澄)派、王(兰英)派、沈(佩...
查看更多
锡剧
2018.12.14
锡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无锡市      锡剧旧称“滩簧”,是江苏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其发源地一说在无锡市东北乡,一说在常州市德安桥地区,因而有“锡滩”、“常滩”之称。清代乾嘉以来,吴语滩簧盛行,至道光年间出现了职业或半职业的滩簧艺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逐渐发展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   锡剧唱腔音乐以“簧调”为基本曲调,同时兼有“大陆板”、“铃铃调”等数十种曲调。在多年的演出过程中,锡剧形成了姚(澄)派、王(兰英)派、沈(佩...
查看更多
锡剧
2018.12.14
锡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      锡剧旧称“滩簧”,是江苏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其发源地一说在无锡市东北乡,一说在常州市德安桥地区,因而有“锡滩”、“常滩”之称。清代乾嘉以来,吴语滩簧盛行,至道光年间出现了职业或半职业的滩簧艺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逐渐发展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   锡剧唱腔音乐以“簧调”为基本曲调,同时兼有“大陆板”、“铃铃调”等数十种曲调。在多年的演出过程中,锡剧形成了姚(澄)派、王(兰...
查看更多
淮剧
2018.12.14
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泰州市      泰州是淮剧的重要发祥地。清末民初,泰州地区已有江淮戏班演出,20世纪50年代,泰州淮剧团正式成立,承担淮剧的传承与发展任务。泰州淮剧团创作的剧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映,保留剧目《板桥应试》、《祥林嫂》、《信访局长》等受到专家及观众的好评。   2003年,《祥林嫂》剧组晋京演出,著名淮剧青年演员陈澄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陈德林、黄素萍先后获得上海“白玉兰”优秀主角奖。由韦锡峰主演、江苏电视台拍摄的...
查看更多
淮剧
2018.12.14
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淮安市      淮剧又叫“江淮戏”、“淮戏”,主要流布于苏北地区。淮剧有北派(西路、东路)和南派(苏沪)之分,淮安市淮剧团是西路淮剧的代表剧团。   淮剧的表演与傩巫演化而来的江淮香火戏一脉相承,对研究中国地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淮剧的基本唱腔【淮调】以锣鼓衬腔伴奏,形成起、承、转、合的系统架构和规范,是西路淮剧的一大特色,也是淮剧有别于其他剧种的一大特色。淮剧的语言属北方语系,但仍留有北方语系中已没有的入声韵...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