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2 星期三 农历六月初八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02)
机构
(24)
政策
(427)
资讯
(11523)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66)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龙舞(潜江草把龙)
2018.12.14
龙舞(潜江草把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潜江草把龙是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世代传承的以舞龙祈福禳灾为主的传统舞蹈。“草把龙”以舞龙的形式表现,源于先秦时期求雨的雩祭。用稻草扎制草把龙灯是稻作文化地区久远的传统,潜江草把龙灯存续着古老的荆楚遗风。清同治《来凤县志》卷二十八《风俗志·祈禳》记载“编草为龙”。乾隆《钟祥县志》卷五《风俗》记载“舞龙灯”。乾隆《荆门州志》卷十一《风俗》记载元宵节“扎龙灯”。 潜江草把龙以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为核心传承区域,流布于潜江市境内的水网湖区以及周边地区。相传古时一条行云...
查看更多
龙舞(手龙舞)
2018.12.14
龙舞(手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手龙舞是流传于安徽省绩溪县民间的传统儿童舞蹈,起源于南宋初期。1912年至1949年在县内岭北地区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传至伏岭镇、华阳镇、瀛洲镇等岭南地区。 手龙舞由30名13岁以下的男女儿童表演。其中20名男童擎手龙,10名女童举龙珠。道具为篾制作的小龙灯。表演时,男演员剃“瓦片头”,赤上身系红围兜,下身穿马裤。女演员扎羊角辫,穿彩色短袄裤。手龙头大30公分,身长1.5米,金黄色鳞甲。龙头安装一尺长的竹柄,供演员握撑,龙尾用铁扣别在演员腰间。演出...
查看更多
龙舞(鳌江划大龙)
2018.12.14
龙舞(鳌江划大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舞龙”,是在中国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鳌江划大龙,是浙江省平阳县民众在元宵节期间,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贺丰年而创造并传承至今的海洋文化习俗。其主要活动区域在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影响范围遍及全县。据1925年版《平阳县志》记载,鳌江划大龙至少有百余年历史。其诞生地临江面海,因江口涌潮似巨鳌负山而称“鳌江”,是百年商埠、渔港海鲜集散地。 鳌江划大龙由当地渔民、商人、企业家选出头家,共同出资举办,保留着制作大龙、龙灯开光...
查看更多
龙舞(六坊云龙舞)
2018.12.14
龙舞(六坊云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从春节“游神”传统习俗发展起来的龙舞,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在古镇镇北帝庙前有一古石碑,碑文记载:“庙古已创建兰溪口,朱碑碣则自万历丙子岁迄道光在戊戌岁—龙堂之气象,人瞻桑而生恭。”这段文字,写的是在明代开始当地建有北帝庙,居民举着桑枝迎候云龙前来巡游的情景。 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二百名青壮年...
查看更多
龙舞(香火龙)
2018.12.14
龙舞(香火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南雄市 广东省南雄市的香火龙源于百顺镇白竹片村,流传于百顺镇一带。每年的元宵佳节或其他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白竹片村的香火龙都要隆重登场;且扎制和舞龙技艺代代相传,现今该村青壮年都能熟练掌握。因此,该村被乡里誉为“火龙”村。 香火龙用稻草扎制而成,有公龙、母龙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体长约九米。每条龙重约二十九公斤。 每年的元宵佳节,是龙“抬头”的喜庆日子,当地人称“闹春”。夜幕降临后,在开阔的打谷场...
查看更多
龙舞(芷江孽龙)
2018.12.14
龙舞(芷江孽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富家团村流传的民间传统舞蹈“孽龙”(又称“劣龙”或“蛇龙”),是由二人表演的龙舞。表演时,一人手举用篾扎纸糊的龙首蛇身形的道具,另一人双手各持一柄篾扎的龙珠,在打击乐的伴奏下回旋起舞。过去,每逢元宵佳节,都要走村串户在各个屋场的禾坪上表演。 这种龙舞源于当地关于“孽龙”的民间传说:该龙原是南海龙王,性情十分暴烈,稍一动怒,就会翻江倒海。但它心地善良,从不损坏庄稼,并经...
查看更多
龙舞(城步吊龙)
2018.12.14
龙舞(城步吊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流传于湖南省城步县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是一种道具制作和表演方法独特的龙舞:先用数根长、短竹片扁担和红绳分别制成“小吊”、“中吊”,再将小吊挂在中吊上,将篾扎布裱的龙节吊在小吊上,然后再用一根横起的长扁担和高2米的竹竿制成“大提”将其吊起,共制成六组。舞时将龙头和龙节连缀,每位舞者高举竹竿,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由舞龙珠者引领起舞,犹如“龙”在云中盘旋,场面蔚为壮观。 每逢春节或重大喜庆活动,城步县苗...
查看更多
龙舞(地龙灯)
2018.12.14
龙舞(地龙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来凤县 地龙灯流传于武陵山腹地来凤县的大岩板、板沙界两个相邻的土家山寨,当地称为“巴地梭”,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民间灯舞。 每逢春节和五月十五“中端午节”,两村的地龙灯舞队走村串寨,游舞四乡,深受群众喜爱。据老艺人李英回忆,玩地龙灯来源于楚霸王项羽“龙生虎养凤遮荫”的传说,他家四五代人都玩地龙灯,传到现在,大约有三百来年的历史。 地龙灯舞蹈套路和动作现存12种,演技难度大,表演性、观赏性很强,且舞法独特...
查看更多
龙舞(三节龙)
2018.12.14
龙舞(三节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云梦县 三节龙流传于云梦县伍洛镇一带,因其舞动的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节组成,并与几十名击鼓者同舞而得名。以前表演三节龙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太平,因而又叫“太平灯”。表演时,由一条老龙和两条小龙组成一组。每条龙由三人分别舞龙头、龙身和龙尾;龙的周围是99人组成的跳鼓队与之共舞,以跳跃击鼓象征雷声,祈求神龙保佑风调雨顺。 “龙头自咬其尾”,将龙舞成圆形,是该舞独具的动作特色。龙时而滚于地面,时而跃上条凳、石...
查看更多
龙舞(火龙舞)
2018.12.14
龙舞(火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孟州市 “火龙舞”又叫“五色火龙舞”,流传在河南省孟州市龙台村。 龙台村位于孟州市西北蟠龙岭脚下,蟠龙岭也叫“五龙岭”,是全市制高点。村西北有座据说兴建于商代的五龙庙,庙内雕塑红、蓝、绿、黄、白五色巨龙,庙周边有五道丘陵,绵延起伏,活像五条翩翩起舞的巨龙向庙内奔突。 当地民间传说,隋炀帝年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唯独五龙庙周边依然鸟语花香,万物茂盛,庙内祥云缭绕,紫气升腾。隋炀帝生怕“五龙神威”压了他...
查看更多
1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311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