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哈萨克族达斯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艺家协会      哈萨克族达斯坦包括神话、传说及内容丰富的生活故事等,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最受人喜爱的文学种类,其创作与哈萨克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主要分布在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28个县内。哈萨克族达斯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多以叙事为主,传承的诗歌较为古老,是哈萨克族人民在节日、聚会、婚礼等喜庆日子里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它是哈萨克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了哈萨克族的社会状况与民俗风情...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达斯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叙事的总称,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内容和形式可分为英雄达斯坦、爱情达斯坦、历史达斯坦和江那麦达斯坦几种,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英雄达斯坦篇幅较长,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传说为题材,用诗歌形式反映维吾尔族部落、民族之间的征战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维吾尔爱情达斯坦以歌颂男女主人公忠贞的爱情为主要内容,揭露了当时社会干涉年轻人婚恋而造成悲剧的故事。维吾尔历史达斯...
查看更多
汗青格勒
2018.12.14
汗青格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主要流传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汗青格勒”蒙古语叫“图吉”,由“图吉齐”(说唱艺人)演述,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文学。史诗汗青格勒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蒙古族英雄汗青格勒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降服蟒古斯和凶恶的汗王,从魔窟中解救出受苦受难百姓的故事。史诗通过对英雄人物丰功伟绩的歌颂,表达了蒙古族人民追求和平、自由、平等的崇高理想及坚信正...
查看更多
康巴拉伊
2018.12.14
康巴拉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治多县      康巴拉伊源自藏族古老的口头传统文学,是藏族传统韵文体说唱形式,由12部分组成,在康巴及其周边地区广泛流传,是藏族青年男女表达感情的重要形式。藏族青年从相识、相爱到最后终成眷属或分手的整个恋爱过程,都可以通过它来表现。   康巴拉伊说唱内容经整理分为祭歌、颂歌、引歌、启歌、竞歌、谜语歌、汇歌、恋歌、别离歌、贬歌、咒歌及吉祥祝福歌等12卷,每卷由一万首诗歌组成。其内容纷繁,结构紧凑,语言优美,为藏族民间诗歌集...
查看更多
米拉尕黑
2018.12.14
米拉尕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米拉尕黑(东乡语音译,“米拉”是小的意思,“尕黑”是哥哥的意思)是东乡族最著名的民间长诗,大约产生于明代,在东乡族民间口耳相传已有五百多年。长诗叙说一位名叫米拉尕黑的青年猎手在结婚前夕与心爱的未婚妻玛芝露分别,为了保家卫国而毅然奔赴前线。18年后米拉尕黑回到家,见未婚妻正被强盗凌逼,他战胜了强盗,与玛芝露一起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这部长诗共五百多行,可说可唱,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查看更多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傣族最著名、最优秀且流传最广泛的爱情赞美诗,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它历史久远,版本众多,不仅有口头传承的说唱韵文(长诗)和散文体长篇故事,还被民间画师用作佛寺壁画、经画的创作题材,有的地方甚至连湖泊、池塘也以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中的“金湖”命名。   用傣泐文记载、傣泐语吟唱的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以傣族独特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召树屯、喃木诺娜这两个代...
查看更多
哈尼哈吧
2018.12.14
哈尼哈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元阳县      哈尼哈吧哈尼语意为哈尼古歌,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是有别于哈尼族山歌、情歌、儿歌等的庄重、典雅的古老歌唱形式。哈尼哈吧主要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哈尼族聚居县流传,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地也有。   哈尼哈吧的内容涉及哈尼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原始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方面,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
查看更多
达古达楞格莱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民间创世神话史诗,流传于我国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乡和西南部临沧市镇康、耿马、永德、双江县及缅甸掸邦、佤邦一带。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先民植物崇拜(茶神)的自然产物,是“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约14世纪后,德昂族艺人借用傣族文字对其进行了整理、记录,使这一古老的史诗能够同时用傣文抄本和口传的形式流布传承。   原傣文抄本长约两千行,由“序歌...
查看更多
查姆
2018.12.14
查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双柏县      查姆是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等彝族地区的彝族民间创世史诗,具有悠久的历史。查姆在彝语中为“大”和“起源”之意,一般意译为“万物的起源”。查姆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记述了人类、万物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由通晓彝文的毕摩(彝族祭司)用彝文记录在书笺上进行传承,其结构庞杂、神话色彩浓厚。查姆基本上是一部神话史诗,但它在神话传说背后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朴素的历史进化因素。   据彝族《毕摩经》记载...
查看更多
梅葛
2018.12.14
梅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姚安口传彝族梅葛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梅葛取名于一种彝语曲调名称,因彝族民间歌曲大都用“梅葛调”演唱,总称为“梅葛”。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部有影响的彝族历史叙事长诗,千百年来流传于姚安县的彝族聚居山寨。   目前口传的彝族创世史诗长达五千七百七十余行,分为“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四个部分。梅葛有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