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4   星期六   农历四月廿七   
搜索
黄龙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民俗学实践路径
论坛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相对固定于某一个地方或民族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经“遗产化”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源于地方而超越地方,一跃成为一种流动的公共文化资源,不仅作为文化地方主义的源泉,更以民族国家文化遗产的身份,促进世界多元共生文化生态的建构。公共民俗学长期致力于社区传统民俗文化公共实践,坚守民间立场,在对文化遗产的记录、教育、评估、展演与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中,具有一套实用技术与丰富经验,并以其公开的自反性批评传...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专题报道
雕版印刷技艺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是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雕版印刷技艺古称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
查看更多
关于公布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地方新闻
各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3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沪文广影视规〔2018〕1号)的规定,经各区、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复核审议等程序,市文化旅游局认定了第六批上海市...
查看更多
2020粤港澳粤剧保护成果总结大会在广州举行
地方新闻
原标题:未来十年,粤剧保护如何做?粤港澳三地齐献策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下,“2020粤港澳粤剧保护成果总结大会”于12月27日在广州举行。大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承办,广东粤剧院、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协办。 来自政府、粤剧保护单位、演出单位、粤剧文化生态保护区、私伙局等代表,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港澳粤剧名人等出席活动,共同总结过去十年粤剧非...
查看更多
融媒+赋能创新传承 广东非遗“后浪”活力绽放
地方新闻
潘柏林牛年生肖新作《闲情乐》 南北非遗“对话”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展区 传承古意,绽放新枝。近年来,广东抓住数字文化崛起良好时机,加强智慧融媒赋能,不断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向前迈进。 2020年12月28日,“活力绽放——非遗新造物2020年度展览”在广州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开幕。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抗击疫情,非遗人在行动
更多在线展览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古琴艺术
专题报道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既是传统治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它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充分见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历程。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高山流水”“焚琴煮鹤...
查看更多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巩固拓展非遗扶贫成果
专题报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完成,我国文化聚力、文化张力、文化实力所彰显出的文化自信体现在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这种文化自信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来的文化自信,树立起贫困地区的文化自信、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将使文化自信更加完...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滑县木版年画展亮相恭王府为新春祈福纳祥
要闻
展览现场,大平调非遗传承人和木版年画传承人相逢一赞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滑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祈福纳祥趋吉避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保护成果展”30日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河南大平调非遗传承人表演戏曲《大升帐》 滑县木版年画发源于豫北平原、黄河故道,是黄河文化遗产的...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昆曲
专题报道
昆曲·牡丹亭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罗斯有芭蕾,英国有莎士比亚……那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首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昆曲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