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杨明明:口头传统中的民间信仰与历史记忆——以宕昌新坪村藏族龙王神传说为考察中心
2023.10.31
论坛
【摘要】新坪村属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辖下,该村藏族民众使用藏语中的安多方言,但不识藏文。在这一背景下,要追溯新坪村藏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文化,口头传统就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赤沙龙王传说是糅合了“梦斩泾河龙”的故事与新坪村当地口头传说的产物。作为一则信仰传说,它解释了当地赤沙龙王信仰和新坪村“七月会”的由来以及妇女“骂神”仪式的由来。由于口头传统是存在于民间且不易被社会权力操纵的叙事,因此它暗含了更为隐秘的历史记忆。赤沙龙王传说不仅保存了新...
查看更多
辛雪峰:百年三意社记忆对戏曲
传承
的意义和价值
2023.11.03
论坛
【摘要】戏曲艺术薪火相传,院团是
传承
的责任主体。西安三意社作为秦腔发展史上有着128年演艺历史的重要剧社,为院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标本。依据口述与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梳理三意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班社管理体制、培养模式、演出剧目、风格特点等视角考察分析,认为三意社延续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是坚持传统秦腔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及
传承
谱系。三意社百年艺术成就,对当前戏曲
传承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百年三意社;戏曲教育;科班组织;艺术...
查看更多
张晓明:双向赋能打造非遗数字化基础设施
2023.11.03
论坛
编者按 近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在成都宣告成立。 本次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还囊括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非遗领域高规格智库团队,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如何助力四川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协同性与跨学科研究?一起来听听专家分享...
查看更多
朱靖江:以影视人类学的文化表达与影像记录赋能非遗保护
2023.11.06
论坛
编者按 近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在成都宣告成立。 本次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还囊括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非遗领域高规格智库团队,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如何助力四川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协同性与跨学科研究?一起来听听专家分享。 本期专家...
查看更多
银卓玛:“道得尔”的
传承
与当代发展
2023.11.07
论坛
【摘要】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现存一种似汉地笙管乐的器乐合奏,其音乐风格庄重、典雅。“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及推广,以“保护”“遗产”“
传承
”和“发展”为关键词,面对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其
传承
现状值得考察、关注和研究。以“道得尔”为例,在非遗背景下,其
传承
发...
查看更多
王晨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2023.11.07
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2006年4月20日,在《非遗公约》批准国达30个之后的3个月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2月17日,已有181个国家加入《非遗公约》。2008年6月,《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议通过了《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
查看更多
陈立鹏 禄嫦: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的
传承
和发展探究
2023.11.09
论坛
【摘要】民族传统节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系的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民族传统节庆通过唤醒和增强集体记忆、强化认同。但当前许多民族传统节庆发展面临着节庆减少、意义缺失、“认同”功能弱化、针对性保护措施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应充分挖掘与发扬我国民族传统节庆内涵价值、强化民族传统节庆“认同”的功能、因地制宜保护民族传统节庆,从而使其不断发扬壮大,让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支撑...
查看更多
牛腾 赵相翼 谭静:中国珠算的历史溯源与当代价值研究
2023.11.14
论坛
【摘要】珠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珠心算是源于珠算但异于其他任何计算的创新方式与形态,是
传承
发展珠算的重要载体。中国珠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明代,汉代已经出现了算盘雏形,现代形制的算盘最迟发明于宋代。珠心算以珠算为基础,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中脱颖而出,现已成功列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揭示了珠算珠心算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启智功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查看更多
陈聪:身体、技艺与体验——以手工艺为核心的乡村文化空间重构
2023.11.16
论坛
【摘要】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乡村特性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在当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能够在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手工艺与乡村文化空间的关系以及身体、技艺、体验3个维度的内涵,可见乡村文化空间不是简单的再造,而是需要通过与文化及其生成方式的联结互动进行重构。而乡村文化空间重构,首先要在空间中汇聚从事手工劳动和消费的“身体”。“技艺”是吸引人们...
查看更多
刘华年:创意设计助力苏北乡村手工艺振兴
2023.11.20
论坛
【摘要】苏北乡村第一代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持有一门手艺。这个群体曾是乡村建设和治理的青壮主力。近年来,随着该群体的返乡,也为苏北乡村的手工艺振兴带来契机。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员组成数量、就业及分工结构等的分析发现,返乡工匠是苏北乡村振兴可依赖的主要力量。针对苏北乡村手工艺发展面临的人口空心化、环境生态破坏、产业和品牌缺乏等困境,应寻求在现有人力、产业、技术、环境等资源的基础上,引入高校设计志愿者团队,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办法和可以付诸实施的策略...
查看更多
1
178
179
180
181
182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