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8   星期二   农历六月十四   小暑 小暑
搜索
徐艺乙: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
论坛
传统手工艺,主要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某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手段(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材质、不同手段和形态各异的手工艺及其产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或者是批量制作、大量生产,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或者是拾遗补缺、修旧利废,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特殊需求,或者是精工细作、巧夺天工,以体现某种观念,寄托某种情感。由此,创造出庞大的民间物...
查看更多
柳宗悦的思想及其他
论坛
摘 要:柳宗悦构建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生活美学理念,在保护与传承日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随着柳宗悦著作的出版,一些中国学者著述的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出版,中国的艺术院校中也有了相关课程,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以“民艺”为名的公司和作坊。如今,传统手工艺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构建传统手工艺的新传承途径,以新的创造服务于人民的社会生活。从这个层面而言,柳宗悦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作者简介:徐艺乙(1956-),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查看更多
四川制定计划振兴传统工艺
地方新闻
    近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共同制定的《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通过。    《计划》预计,到2020年,在四川省实施一批传统工艺振兴重点项目、建设一批传统工艺产品孵化基地、培训一批传统工艺优秀工匠、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四川特色的传统工艺精品,并基本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工艺振兴体系。    《计划》提出的重点工作包括工艺目录建设、工匠人才培养、研修研习培育、工艺学科拓展、孵化基地建设...
查看更多
【译介】蒙古笛的长调民歌演奏技巧——循环呼吸法+赫哲族伊玛堪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在以往译介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非遗名录项目内容的翻译介绍,每期更新两个项目。本专题项目简介译文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指正。译介项目三蒙古笛的长调民歌演奏技巧——循环呼吸法Folk long song performance technique of Limbe performances - circular breathing图1 蒙古笛演奏者U.Batjarga...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亮相
要闻
8月8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巡展的开篇首展在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精彩亮相。“文化越古今”——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承办,既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上海与友好城市亚历山大省在文化领域的全新合作。本次展览特别选择了世界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场馆作为展示平台。亚历山大是地中海的千年古城,是...
查看更多
材料·工艺·形态———传统手工艺及其关键词解读
论坛
  摘要:保护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很复杂也很简单。传统手工艺由传统与手、工、艺组合构成。材料、工艺和形态是从传统手工艺的本体概念提出的三个关键词。手工艺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去手工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父子、邻里、作坊在“日常”传承,这套体系是完整的。当代在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背景下,如果恢复与重建中国人自己的健康、典雅、讲究的生活方式这一设想能够成为现实,则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振兴将不是问题。  作者简介:徐艺乙(1956- ),男...
查看更多
苗族赶秋
2018.08.07
苗族赶秋
专题报道
图1 苗族赶秋活动现场苗族赶秋,苗语“交秋”,汉语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原由村寨轮流举办,现多由乡镇或者县区举办,秋场设在“立秋”这天的墟场点。秋日来临,收获在望,欢庆丰收,古来有云。赶秋之日,十里八乡、四村五寨都要组织队伍参加,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担,穿着华丽、鲜艳的苗族服装,数万余众前前后后、来来往往游行于秋场。苗族赶秋集歌舞、祭祀、体育、娱乐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随...
查看更多
关于公布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入围决赛选手的公告
要闻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启动以来,参赛项目从业人员和爱好者积极踊跃报名,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2180名选手报名。根据大赛章程,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组委会组织开展了初赛的评审工作,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确定入围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决赛选手共233名,具体名单见附表。特此公告。 附: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决赛选手名单.pdf...
查看更多
“中国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记第12期东盟—中日韩(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
专题报道
  学员参观哈尔滨文庙学员体验皮影戏表演    多彩非遗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正为他国非遗保护事业提供着智力支持;搭建东盟—中日韩(10+3)非遗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非遗保护合作的落地。    7月26日至8月3日,第12期东盟—中日韩(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在北京、哈尔滨圆满举办。来自东盟秘书处、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越南的23位文化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非物质...
查看更多
巧木造化意万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在京展出
要闻
8月3日上午十点,“巧木造化意万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刘华彬、漳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曹达湘、漳州市博物馆馆长李海梅、漳州市竹初木偶艺术馆馆长徐强出席开幕活动。开幕活动上,刘华彬、曹达湘分别致辞,随后漳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分别准备了精美的礼物,以祝贺两馆结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幕活动之后,漳州徐家木偶雕刻艺术第八代传人徐翌昕为来宾讲解展览。漳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互赠礼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