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07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07期:2022年11月7日-20日 1.“中摩非遗巡回展”在摩洛哥举办 2.江苏启动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3.山东启动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4.甘肃启动国家级...
查看更多
传统瑶绣“活”起来 群众生活“火”起来
专题报道
乳源瑶族刺绣工作站绣娘传授学生基本绣法(受访者供图)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文化馆,看到瑶族刺绣工作站里,有十多个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绣娘聚精会神地创作着手中的作品,瑶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邓菊花手把手指导绣娘穿针引线。“我们瑶族家家户户都会刺绣,可以说,瑶绣就是我们瑶族的‘活文字’。”抚摸着手中的绣片,邓菊花向笔者介绍。 瑶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时间
专题报道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层林尽染,景色宜人。(摄影:孟德龙)(人民视觉) 今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时间体系及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彰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人的自然时间 浪漫诗意的生态画卷 二十四节气铺陈着中国人数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时间
节气资讯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层林尽染,景色宜人。(摄影:孟德龙)(人民视觉) 今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时间体系及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彰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人的自然时间 浪漫诗意的生态画卷 二十四节气铺陈着中国人数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
查看更多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打造乡村工艺风景线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中央又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除了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之外,也要充分调动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近年来,很多地区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版聚焦文化和旅游领域部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
查看更多
节气里 识农事 | 小雪: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专题报道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节气。 一、小雪节气知多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这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下雪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故称为小雪。因此...
查看更多
节气里 识农事 | 小雪: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节气资讯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节气。 一、小雪节气知多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这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下雪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故称为小雪。因此...
查看更多
浙江嘉善推进项目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活化非遗 让“诗与远方”双向奔赴
专题报道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东北部的嘉善县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吴、越两国接壤之地,吴越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为让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嘉善用一串串数字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注脚:建成乡村非遗馆10个,拥有非遗旅游景区9个、非遗展示体验点19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6个、非遗工坊8家、非遗骨干企业6家,认定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3条…… 2020年9月以来,嘉善以创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为抓手,以“打造精致水乡...
查看更多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线“陕西非遗之美——主题线上摄影作品展”
地方新闻
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陕西非遗之美——主题线上摄影作品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脸书、影格、推特、领英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上线。本展览通过精选的39张摄影作品,为公众呈现了陕西省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心官网主页截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凝聚的精神价值,传承的是匠心文化,连接着历史和未来,融合了经典与时...
查看更多
赓续传统文脉 绽放时代光彩——十年来宁夏非遗保护纪实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延续,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运用而留存到当下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 4万年前灵武水洞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揭示出1万年前古人类原始农业萌生……寻觅宁夏历史,随处可见斑斓、凝重的文化印痕,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而灿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近10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