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公告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文化部和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共同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升到了依法保护...
查看更多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他新闻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文化部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2007年6月9日成立以来,福建在没有任何可参照模式的情况下,边实践边总结,经过4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核心,交流是载体,研究是关键,分类是重点”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福建下辖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境内人口1390多万,面积2.52万平方公里。这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闽越文化、古代中原...
查看更多
磐安炼火:重阳时节的火舞表演
专题报道
磐安炼火:重阳时节的火舞表演       炼火表演      炼火是浙江省磐安县具有地域色彩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最早源于对火的崇拜,以火烧炼,达到驱邪祈福的目的。春秋时期,炼火民俗原型已产生,唐代以后磐安炼火固定在每年的重阳节晚上举行。重阳时节正值庆祝丰收之际,举办炼火活动不仅为庆祝当年的收成,也是祈盼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目前,该习俗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磐安炼火活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白天在乡村举行的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如“铜钿鞭”“罗...
查看更多
新时期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观察(中)
论坛
戏曲教学如何回应时代挑战 ——新时期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观察(中)   蒯小棣    传统的戏曲教学是在剧团(旧称戏班)内部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俗称“团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戏曲人才培养的“团带”形式逐步被学校教育所取代,但历史上形成的师承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被继承下来。实践证明,戏曲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演练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几乎完全一致。可见,前辈艺术家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
查看更多
新时期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观察(上)
论坛
戏曲教育的布局之困 ——新时期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观察(上)  蒯小棣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理性的回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步得到振兴和弘扬。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戏曲艺术迎来了新的繁荣和发展机遇。    然而,尽管形势大好,戏曲教育事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近年来,戏曲教育始终面临比较严重的困难:生源滑坡、师资紧缺、培养艰难、毕业生出路不畅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戏曲类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特别...
查看更多
王文章: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其他新闻
王文章: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并讲话。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并致辞...
查看更多
京剧第一部专业百科全书
专题报道
京剧第一部专业百科全书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京剧是其重要的一支。京剧产自北京,但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地方戏进了北京,受到京都文化的熏陶滋养,经过综合提高,又从北京走向全国以至影响到世界剧坛的一种民族戏曲。它在19世纪中叶形成以后的一百多年中,既是古典艺术,又是流行艺术。无论在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上,京剧迄今仍然是中国最出色的文化符号之一。最近数十年,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格局的变化,新的时尚艺术的进入与兴起,加上自身创造力的不足,京剧...
查看更多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专题报道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
查看更多
浅论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节日文化
论坛
 浅论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节日文化 王瑶   【论文摘要】俄罗斯可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一个国家。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旧的和新的、宗教的和世俗的、职业的和家庭的节日,神奇地交织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但是,俄罗斯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不了解国家的节日,风俗和习惯。下面,我们以俄罗斯节日文化为引,一窥俄罗斯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一个新的俄罗斯诞生了。随着新国家的建立,一些新的节日也应运而生。但是,俄罗斯人还是特别喜欢...
查看更多
《尼山萨满传》与满族民间文学
论坛
 《尼山萨满传》与满族民间文学 庄吉发     萨满,满语读如“Saman”,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称呼跳神巫人的音译。在通古斯族的语言中,萨满一词是指能够通灵的男女,他们在跳神作法的仪式中,受到自我暗示或刺激后,即产生习惯性的人格解离,萨满人格自我真空,将神灵引进自己的躯体,使神灵附体,而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于是具有一套和神灵沟通的法术。崇奉萨满信仰的民族认为人生的祸福,宇宙的各种现象,都有神灵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人们与神灵之间,必须设法沟通。通过占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