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99)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804)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6)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2017.02.17
专题报道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发生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因而称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阳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2017年的雨水时间是2月18日19点31分(农历丁酉年正月廿二)。 雨水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气候上的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三候指的是:一候獭祭鱼...
查看更多
锻造“非遗”保护的经典范式
2017.02.17
专题报道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保护、
传承
,而其关键词应当是“原汁原味”。2016年,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成果丰硕之年,尤以《昆曲艺术大典》的出版,并于年末惊艳现世,成为年度收官的亮点。《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始于2004年,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至今恰满12年——一个小轮回,终于功得圆满。作为始终投身其中的主要干事之一,此刻本可以卸下重负,细细品味积郁在心的万千感慨,不意被《昆曲艺术大典》出版引起的热烈反响所推动,旋即进入了《昆曲艺术大典...
查看更多
穿越千年的釉彩之光——洛阳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2017.02.20
专题报道
唐三彩载丝驼 资料图片高水旺唐三彩作品《中国梦》 资料图片 “真漂亮!”“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近日正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出,50余件唐三彩精品文物集体亮相,让四川观众大开眼界。这是洛阳唐三彩第一次登陆蓉城,亮相四川。洛阳唐三彩的每次“出访”,都会在当地掀起一阵“三彩热”。“唐三彩到底是什么陶器?”“三彩究竟是哪三种颜色?”“唐三彩是怎样
传承
,又是怎样创新的?”鸡年伊始,记者来到古城洛阳,探赜索隐,穿越千年的时光迷雾,寻觅“唐三彩”的...
查看更多
非遗
传承
人和当代艺术家将一同进入今年“威双”中国馆,这是什么新玩法
2017.02.20
专题报道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举行,日前,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办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介绍,本届威双中国馆策展人、策展主题与参展艺术家已经确定——策展人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担任,他将率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四位艺术家参展,中国馆的主题为“不息”。 消息发布之后,人们纷纷关注这一艺术家组合,四位参展艺术家中,除了当代艺术界熟知的邬建安、汤南南之外,另两位却属于通常我们认为的“工艺、非遗”范畴——汪天...
查看更多
河南非遗中心抢救性记录一批传统美术类项目
2017.02.20
其他新闻
日前,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厅获悉,截至目前,省非遗中心共组织拍摄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等省级以上非遗传统美术类项目94项,实地采访
传承
人115名,存有访谈录音300余小时,抢救性记录了一批珍贵资料。 传统美术类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一些民间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正在加速消亡,
传承
、保护后继乏人。2015年3月,我省启动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这是继“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之后开展的又一项专项抢救保护工程。 经...
查看更多
大方漆器技艺
传承
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化”才能更好
传承
2017.02.20
专题报道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高光友指导学徒制作漆器 从生漆收割、胎坯制作到漆器形成,全部50多道工序、80多个生产环节,都需手工完成。其中,纯大漆和皮胎等工艺是大方漆器所独有。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高光友制作漆器 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明、清时期,大方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陈设品及精致器具流行。 据大方史料记载,大方漆器的生产始于明朝洪武...
查看更多
梨园香火曾慰乡愁 京剧能否在台延续“美好时代”
2017.02.20
专题报道
图为“国光”剧团推出的“现代京剧”《金锁记》(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剧照(资料图片)图为当代传奇剧场作品《等待果陀》(改编自贝克特《等待戈多》)宣传照(资料图片) 刚刚过去的2016年,京剧界痛失名宿,梅葆玖、李世济、王金璐、顾正秋等多位表演艺术家相继辞世。在不少戏迷看来,传奇人物的离去,似乎意味着传统艺术世界中的历史断裂,有关京剧的“美好时代”仿佛正渐行渐远。“2016年是个转折点。”有台湾的京剧工作者对记者如是说。在大师身后,经典如何继承,京剧的未来...
查看更多
湘南大山里的傩戏
2017.02.20
专题报道
傩戏《打狮子》 在湖南临武县油湾村,“神”仿佛就存在于村民的生活之中,在不大的村庄中,有两座祠堂、一间神庙和一座古戏台,而当傩戏上演时,村民们将各方神灵“请”到一起,汇聚一堂。当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乡亲们穿上戏服、戴上面具,舞于高台之上时,神圣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已然降临,仿佛神灵真的已经到来,人与神之间正在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初见傩戏 身为一个北方人,此前,我对傩戏只有耳闻,未亲见。同行的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梁向东告诉我,作为上古时代...
查看更多
青海率先启动格萨尔文化
传承
人数据库建设项目
2017.02.21
其他新闻
近日,青海省正式启动格萨尔文化
传承
人数据库建设项目,项目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活态”保护和
传承
格萨尔文化,改变“人亡艺绝”“艺随人亡”的局面,将极大地推动格萨尔文化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抢救保护工作,弘扬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此项目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格萨尔文化数据库。这是记者2月17日从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了解到的。
传承
人是格萨尔文化最直接的
传承
者和保护者。抢救性发掘记录、数字化整理保护是目前格萨尔文化保护
传承
不可...
查看更多
西藏加紧实施非遗
传承
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2017.02.21
其他新闻
日前从西藏自治区群艺馆获悉,西藏今年将启动1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抢救记录工作,为后人
传承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近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西藏共有8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但近年来,其中十多名
传承
人相继离世,部分健在的
传承
人也年事已高,逐渐丧失
传承
能力,高龄非遗
传承
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非遗保护
传承
的核心在于
传承
人。”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阿...
查看更多
1
220
221
222
223
224
88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