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6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
论坛
 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田 青     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自觉”不会自然发生,它常常是在灾难或巨大的民族危机之后的一种深刻甚至痛苦的反思,当一个民族缺乏“文化自觉”的时候,任何来自外部的“越俎代庖”式的“保护”,都是暂时和难以真正起作用的。    提倡“文化多样性”和关注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文化领域里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进步。长期以来,在科学技术取得全...
查看更多
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专题报道
 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岁月悠悠,今又元宵。与多年前的元宵节盛景相比,不少人感慨现在的节日气氛淡了许多。  据记者了解,元宵节不仅遇商家“冷脸”,而“闹”的氛围也渐行渐远。古时元宵夜“灯火阑珊”相当热闹,以“偷”为乐来过这一传统节日。   而今时元宵节的活动也可谓丰富多彩,但为何“闹”不起来?研究民俗的业内人士张炜称,元宵节要复兴,必须吸引最活跃的年轻人参与,为元宵节注入时尚、浪漫元素,并依靠商家的炒作,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元宵节遇商场“冷...
查看更多
京城十大灯会花会闹元宵
其他新闻
 京城十大灯会花会闹元宵  26日晚,三里屯VILLAGE广场成了灯的海洋。100盏兵马俑灯、4辆花车彩灯、十几个国家的孩子制作的60盏彩灯,以及141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宫灯和三里屯街道居民制作的120盏文明礼仪灯将每一个角落都点亮了。  操着各种语言的游客们在灯的海洋中笑得灿烂如花。在台湾交大读书的学生小林说:“我来北京旅游,在报纸上看到灯展的预告就来了,没想到这么漂亮,在台湾也不常见。”新西兰籍的韩国学生小金说:“那种传统的灯最好看。在新西兰看...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其他新闻
 少数民族民间艺人“非遗”调演闹元宵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周玮)扭起欢快喜庆的秧歌,跳起活泼热情的弦子舞,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绕梁不绝……27日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2000多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将为首都观众呈献9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20个省区市、20余个少数民族...
查看更多
元宵节我国有闹“社火”风俗
其他新闻
 元宵节我国有闹“社火”风俗        新华网南京2月27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告诉记者,元宵节我国有闹“社火”的风俗,其中包括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传统习俗。     王思潮介绍,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
查看更多
元宵节猜灯谜始于南宋
其他新闻
 元宵节猜灯谜始于南宋        新华网天津2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月28日是元宵节,我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元宵节猜灯谜自南宋时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
查看更多
中国西藏从今年起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保护
其他新闻
中国西藏从今年起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保护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西藏今年将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和传承人保护等措施,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12月至2009年,西藏共发现14大类40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83个传统戏剧演出机构,同时发现传承人1177名。国家和自治区先后累计投入近4400万元,专项用于西藏范围内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保护和传承。   今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决...
查看更多
政协委员:亟须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政协委员:亟须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遗产单霁翔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这些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能力较弱,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更加令人堪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民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建筑、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等整体性消失速度日益加快,如果不及时抢救和保护,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逐渐消亡。因此,开展较少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行动已...
查看更多
虎年春节:传统年俗中氤氲着新的文化气息
其他新闻
虎年春节:传统年俗中氤氲着新的文化气息2月20日,游客在北京龙潭庙会上观看舞狮表演。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各大庙会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为游客奉献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新华社记者 公磊摄)    七天长假之后,经历了家人团圆、走亲访友、逛传统庙会,或是携全家外出旅游的人们,重返工作岗位。但春节尚未过完,年味仍飘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鞭炮声可持续至正月十五。品味2010年的虎年春节,虽然传统年俗仍是主流,但各地在发掘、保护和传承春节优秀文化内涵的同时...
查看更多
全丰花灯:民间艺术奇葩
专题报道
全丰花灯:民间艺术奇葩周琳全丰花灯被引入课堂,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图为戴水平老师在为学生讲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丰花灯是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灯队表演艺术,有生、旦、丑三行。旦角一手捏手帕,一手扶车把表演,婀娜多姿;生角戴礼帽、眼镜,留长须,骑马扬鞭;丑角脸画豆腐块,双手推车,在生旦角演唱时插话逗趣。三人方步圆场,边走边表演,是一种粗犷、豪放的民间艺术。    古诗云:“分宁(今修水县)玩灯有上千,难超塘城(今全丰镇)戏灯人。”江西修水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