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5   星期四   农历八月初四   秋分 秋分
搜索
白马山寨:探寻远去的“氐文明”
专题报道
白马山寨:探寻远去的“氐文明”    氐族,是我国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氐族的发展史不论是对中国历史,还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民俗文化乃至人类文明均有着深远影响。    在甘肃文县,生活着一群氐族后裔,他们坚守“氐文明”传承的重任,敬畏大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保存着千百年前先人们祭祖、欢庆的舞蹈、语言,成为已经消逝的氐文明的“活化石”,为研究与调查人类学、远古文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着弥补商周断代史的作用...
查看更多
滦南乐亭大鼓:在濒危边缘复苏
专题报道
滦南乐亭大鼓:在濒危边缘复苏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流传于京、津、冀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明末清初,起源于河北乐亭县的民间小调“清平歌”,历经几代艺人的反复实践,博采各种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吸收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腔调,逐渐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唱腔和板式的说唱艺术。清朝恭亲王赐名“乐亭大鼓”,一直延续至今。    乐亭大鼓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门艺术却日趋式微。随着大鼓艺人年龄的普...
查看更多
陈晓光:昆曲和评弹艺术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其他新闻
陈晓光:昆曲和评弹艺术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中新网苏州6月26日电(周建琳 赵龙)六月二十六日,为期九天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四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在吴江落下帷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致辞并宣布闭幕。   作为昆曲和评弹艺术界的一次盛会,此次艺术节上,昆曲和评弹优秀剧目各显风采,老中青昆曲、评弹演员竞相登台。来自海内外的二十余家团体带来了共计四十九场演出,让海内外观众再一次深切领略了昆剧和苏州评弹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大家和广大观众沉浸在昆曲和...
查看更多
非物质遗产"香云纱"归属地受深圳佛山两地关注
其他新闻
非物质遗产"香云纱"归属地受深圳佛山两地关注    中新社佛山六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 孙建驹)“香云纱染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欧阳小战日前成为深圳第二批市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而香云纱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珠则质疑欧阳小战没有入选资格。香云纱的归属地问题在深圳和佛山两地广受民众关注。   香云纱,又名莨绸。是一种采用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经含矿河涌塘泥覆盖后,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用香云纱缝制的衣服由于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
查看更多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研究展示中心在南宁揭牌
其他新闻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研究展示中心在南宁揭牌     6月25日,伴随着广西艺术学院2008级民族音乐表演班学子们阵阵悠扬的歌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研究展示中心揭牌仪式在广西艺术学院举行,广西各民族音乐从此在艺术学院里“安家落户”。     该中心将以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为依托,全方位传承、发扬、创新广西优秀的各民族文化;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宗旨,全面解读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与多样性。坚持传统原发性传承与高等艺术院校...
查看更多
保护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新闻
  保护好、利用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大网讯 2009年6月21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就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接受中国人大网的采访。   中国人大网: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周和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
查看更多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奖”
其他新闻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奖”      关于颁发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奖”的通报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金牛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2009年6月1日至13日在成都举办。在为期13天的节会里,来自国际国内的120余支表演队伍和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查看更多
刘延东视察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并观看“闽韵流芳”
其他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并观看“闽韵流芳”    “闽韵流芳”歌舞戏剧专场演出结束,刘延东同志亲切慰问演职人员   6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以及教育部部长周济、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省委书记卢展工、福建省省长黄小晶、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省委常委、秘书长杨岳以及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等陪同下,视察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6月18日晚,刘延东同志以及周济、李学...
查看更多
古代舞蹈的遗存――“於菟”
专题报道
古代舞蹈的遗存――“於菟”    古代舞蹈的遗存,是指至今仍然流传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些带有原始文化观念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又被人们称为人类艺术史的“活化石”,是我们研究人类艺术发展形象而生动的活资料。这种遗存现象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比如:反映原始人类生殖崇拜的土家族舞蹈“毛古撕”;反映原始狩猎生活的鄂温克族舞蹈“跳虎”;表现远古战争氛围的景颇族舞蹈“刀舞”、羌族舞蹈“铠甲舞”、藏族舞蹈“锅哇”等,表现火崇拜的鄂温克族舞蹈“篝火舞”、独...
查看更多
文化部昆曲表彰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其他新闻
 文化部昆曲表彰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表彰大会6月1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文化部授予白先勇昆曲传承与推广特别贡献奖,吴新雷、周秦等18位昆曲理论研究专家和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7家为昆曲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受到表彰。   从2005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近5年来,“工程”资助了《西厢记》、《牡丹亭》、《琵琶记》等38台剧目;资助7个昆曲院团录制了200出优秀传统折子戏;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