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5   星期四   农历八月初四   秋分 秋分
搜索
陈家祠粤绣坏了 只有苏绣绣娘能补
专题报道
陈家祠粤绣坏了 只有苏绣绣娘能补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师,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正在绣鹦鹉。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师,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正在手把手的教自己的学生。     ?当年的状元坊,曾经是广州刺绣行扎堆的地方  ?明代起成皇家礼品,英女王在宫中建广绣作坊  ?广绣针法易学,但现在懂设计能创新的人难找  每个老广州的脑海中,或许还依稀有关于粤绣的记忆。当年的状元坊,就是刺绣行扎堆的地方...
查看更多
中国画家捐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
其他新闻
 中国画家捐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    5月11日, 26位著名写实画派艺术家向四川茂县、北川和绵竹3县(市)捐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重点项目暨绵竹年画博物馆新馆奠基仪式,在四川省绵竹市城东新区景观大道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及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等出席。    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26位写实画派艺术家开始集体创作,用14个日夜创作完成了高2米、长20多米的大型写实油画《热血五月·2008》。当年6月20日,他...
查看更多
入乡随俗的田野作业――民俗学方法论之一
论坛
 入乡随俗的田野作业――民俗学方法论之一  乌丙安  各位老朋友、各位新朋友,各位老朋友,各位小朋友:     我的题目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入乡随俗是我们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华人都知道的词,它用在我们的术语上,也是响当当的。我从事几十年的民俗学研究,我的实践,我的田野作业就是这样开始的,所以我说,第一个发言我就从原始谈起,就是最古老的方法:入乡随俗。    我个人认为,民俗学方法论里的入乡随俗方法有两个小的基本点(还有很多别的基本点,我现在讲这两个基本点):第...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
论坛
 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  刘锡诚        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开展的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很认真,那里的领导者和主管者,有历史感和责任感。也与些地方进展的情况很不理想,只是从面上大家都知道的抓到几个项目,申报名录而已,并没有按照田野调查的要求去做认真的调查,大有走过场的可能。对于大多数参加调查工作的朋友来讲,方法问题是重要的一环,颇有探讨的必要。关于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我想谈四个问题。    第一,民间文学普查的理...
查看更多
田野作业前的案头准备
论坛
 田野作业前的案头准备  刘魁立        我首先需要向各位坦白的是,我几次向我们的会议主持人——方李莉教授申请,我只来听会。方李莉教授一再地驳斥我说是你不能这样。我说我真的没有很好的准备。这大概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准备,更重要的我和前面发言的,和今后还有很多先贤或者是同行一样,我在这一方面的确没有什么特别可以向各位贡献的。那么,方李莉教授一再地不答应,那我也只好向各位汇报一下我自己的若干感受。    在座的高丙中先生知道,大概在三四年前,在这项工...
查看更多
乌干达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羌族神秘乐器羌笛的制作和演奏
专题报道
羌族神秘乐器羌笛的制作和演奏赵亚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这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诗篇,羌笛这种乐器也因此而闻名于世。陈海元用鼓腮换气法吹奏羌笛    几千年过去了,羌笛还是那种羌笛,乐曲还是那种乐曲,只是会制作、会演奏它的行家却越来越少,现在加起来一共不超过10个人。    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羌笛的演奏和制作技艺正是其中之一。两位大师带着一个徒弟一起演奏羌笛 这一次我在重走西北角的路上,在川西北的茂县,有幸...
查看更多
抬工号子唱响仁寿古韵
专题报道
抬工号子唱响仁寿古韵    谈及船工号子,大家不陌生。而提到抬工号子,恐怕很多人会茫然。在仁寿县,就有这样一项省级“非遗”项目――抬工号子。为了揭开抬工号子的神秘面纱,近日,记者走进仁寿,一探抬工号子的“前世今生”。        历史溯源    “不唱号子路难行”    仁寿属丘陵地带,因为以前没有大道,人们只能通过山间小道交通往来。当地人也没有用牲口驮运货物的习惯,重物都靠肩挑背磨,人工搬运。遇上重物难移,就产生多人合作,靠肩抬,形成抬工队伍。“前辈古...
查看更多
羌寨文化,不会成为绝唱
其他新闻
 羌寨文化,不会成为绝唱  萝卜寨的羌族妇女在家绣羌绣为新寨开寨做准备登上前往新家的客车,父亲整理着孩子的羌族服装  档案  地震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轰然倒塌,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永平堡石砌古城墙、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棺葬、无影塔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等专家,在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发出了呐喊:再不紧急抢救,羌族文化恐将成为千古绝唱!  “吉娜”,羌族传说中最美...
查看更多
灾区纪行:北川妇女学羌绣 灾后谋生有新路
其他新闻
 灾区纪行:北川妇女学羌绣 灾后谋生有新路   地震一周年前夕,在北川县擂鼓镇的板房区,四十三岁的羌族妇女李银群和儿媳坐在门口专心地刺绣,这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羌绣”。  李银群正在绣的是一幅“富贵牡丹”,已经绣了三四天,还需一两天才能完工,她儿媳正在绣一面带“羌”字的锦旗,准备送给援建他们的山东建设者,“这种带字的难绣得多,要差不多十天”,儿媳边说边起身向记者展示,“这种锦旗一幅能挣一百二十块,那种牡丹一幅五十。”   粗略估算,靠刺绣她们每人每月能有四五...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