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4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一   
搜索
地方新闻
黄陵高山仰止,轩辕祖德流长。4月4日,辛丑(2021)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中,省长赵一德,省政协主席韩勇等参加公祭典礼。 典礼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陕西省祭陵办(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承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人民政府、黄陵县人民政府协办。今年的活动以“传承文明 复兴中华”为主...
查看更多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1年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通知》明确,今年活动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重点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时间节点和《中华人民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非遗“牵手”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春暖花开,全省各大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不少旅游景点走起了“国风”路线,推出了一场场“国风秀”。在这其中,非遗文化也跟着“潮”起来,跨界“圈粉”无数。 随着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全省各大景区在引进非遗项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获颇多。滕王阁下彩龙腾舞、婺源傩舞花间起舞、采茶戏唱响茶海……如今,非遗进景区渐成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潮剧作为我国古老剧种仍活跃于舞台的生动例证,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潮剧界认真履约,以弘扬潮剧艺术为己任,扎实开展潮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潮剧的传播与发展,成效明显,潮剧的保护实践案例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2021年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获选为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成为该奖项自2017年连续举办四年来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0年12月17日晚,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中华传统节日中,清明节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深沉的文化魅力与民族情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很多人眼里,清明是祭祀先人的节日,扫墓和祭奠是在此期间开展的主要活动。清明节正值万物复苏的季节,还是外出踏青的好日子,随着清明节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更多人利用假期结伴出游,感受春天的气息。两种过节方式,构成了清明节的双重变奏,也意味着人们对这个节日会产生不同的情愫。 追溯清明节的来历,还能找到更丰富的文化源流。在古...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30日,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9艺术承办的“思亲怀远岭南风——广东清明、重阳民俗摄影作品展”在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拉开帷幕。 展览汇集129张(组)摄影作品,为广大市民呈现有关广东清明、重阳的传统习俗,展览将持续至4月7日。 一等奖 许玲 《清明采茶》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多角度展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黎族在海南岛世代躬耕已有三千年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是祖国璀璨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海南的黎族织锦历史悠久,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南国际自贸港建设发展担负着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黎锦作为极具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1年3月16日,海南省五指山市第一小学学生正在学校非遗培训基地学习织黎锦。(摄影:陈怡) 2020年11月19日晚,代表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最高水平的龙在“2020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活动中被展示。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琼东的盅盘舞勾起琼籍华侨的乡愁,琼西的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哩哩美”令人陶醉,琼北的人更爱琼剧、公仔戏,琼中南则有着地地道道的...
查看更多
要闻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围绕这一战略规划,我国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中国文化名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诗人杜牧1000多年前写下的诗意画卷如今依然映在眼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