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7   星期六   农历八月初六   秋分 秋分
搜索
南京云锦“凤还巢”
专题报道
南京云锦“凤还巢”    20年前,南京人王六林带着几台织机和一身绝活,来到妻子刘菊红的老家涟水县李庄办起了云锦厂;20年后的今天,在已拥有65台织机、150多名娴熟技工,年产值有望破千万元的时候,王六林却一门心思想着把云锦厂从涟水搬迁到南京。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定,对云锦的制作工艺、等级和产地等进行了规范,将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认定为云锦产地。也就是说,这5个区之外任何地方产的云锦,都是“冒牌”的。  对王六林来说,搬回南...
查看更多
江西弋阳全力抢救和保护地方戏曲“弋阳腔”
其他新闻
江西弋阳全力抢救和保护地方戏曲 “弋阳腔”     日前,江西弋阳县在县文化宫隆重举行了弋阳腔剧团成立50周年暨首届弋阳腔戏曲周活动,这是该县抢救和保护“戏曲活化石”弋阳腔亮出的又一精彩一笔。   弋阳腔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南戏,产生于弋阳县,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它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声腔,有“南昆北弋”之称。它与昆山腔不同,它是中国戏曲...
查看更多
紫砂有梦 筑梦成真
专题报道
紫砂有梦 筑梦成真 高祥芬用心造壶    造紫砂庄重又飘逸  清末期间,紫砂「洋桶」创制以来作为最普通却又最广为流传的茶壶形制,成为紫砂传统经典之作。而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艺高级技工高祥芬创制的《牛盖洋桶》以稳重大方、工整严谨、线面挺刮、气度饱满得到壶界公认。此壶壶面肌理丰富,内蕴紫砂古朴典雅之风,口沿、盖沿、肩线呈一线圆浑状,抚摸手感舒适,茗泡心旷神怡。倒茶时顺畅之极,收口时顷刻茶止,充分显示了「洋桶」壶的日用艺术魅力...
查看更多
潮州木雕与潮汕文化
专题报道
潮州木雕与潮汕文化    潮州木雕是盛行于粤东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主要流行于旧潮州府属各县,故名。其辐射范围还应包括在文化渊源关系或地域上与潮汕密切关连的闽南和客属兴梅一些地方, 其影响和传播范围则应该更广。潮州木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精湛的工艺制作,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饮誉海内外的潮汕金漆木雕更与浙江东阳木雕、安徽徽州木雕齐名,成为全国著名的木雕品种之一,在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一格。潮州木雕因其长期广泛地流行于民间,具有典...
查看更多
龙泉青瓷:独特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千年
专题报道
龙泉青瓷:独特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千年        日前,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已通过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申报中心的审定,正式登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公约名录,注册号为0025,将及有可能领取一张世界级的金名片,这在国内各大陶瓷产区中还是首次。    龙泉市政府副市长徐炳东告诉中新社记者,在去年的第二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上,龙泉青瓷曾会同国内其他八大窑系提出共同申遗的目标,“今年我们通过不懈努力,龙泉青瓷终于率先走...
查看更多
泉州打城戏“天下第一团”曲终人散
其他新闻
泉州打城戏“天下第一团”曲终人散     新近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泉州的打城戏榜上有名。然而,号称“天下第一团”的泉州打城戏剧团,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打城戏剧团,传承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打城戏种,却已经解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剧团为民办,需自负盈亏,目前剧团的演出市场遇冷,剧团入不敷出,只好忍痛解散。”泉州打城戏剧团负责人吴天乙这样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
莘塍竹编
2008.12.17
莘塍竹编
专题报道
莘塍竹编一    我国竹子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和栽培竹子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据《中国老360行》(蓝翔 冯懿有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1月第一版)称,在我省的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就曾发现竹节等遗物。由此可知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探索对竹子的利用了。我国多个地方如四川江安的竹器、湖南湖北的竹编均因各具特色而名扬四方,省内东阳、嵊县、安吉等地也是如此。  从事竹编行当的篾匠们,有称泰山为祖师爷,有认鲁班为祖师爷,也有称鲁班夫人贤女为祖师...
查看更多
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
其他新闻
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今天在上海开班。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传统音乐研究的180余名专业人员出席开班仪式,并参加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科学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根据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实施整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寿山石雕的文化溯源
专题报道
寿山石雕的文化溯源   梅花扇面 陈达(现代) 罗汉 杨玉璇(清代) 花鸟薄意 林清卿(清末民初)       两年前的两件事,对眼下的寿山石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山石雕被列入其中。8天后,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每晚黄金...
查看更多
昆曲研究者张卫东:究竟给后人留什么样的昆曲
论坛
昆曲研究者张卫东: 究竟给后人留什么样的昆曲   张卫东先生与主持人在访谈室现场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下午好!这里是搜狐文化客厅的访谈间,我是主持人李昶伟。我们今天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了北方昆曲剧院优秀的老生演员、昆曲研究学者张卫东先生做客搜狐,张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张卫东:不敢当,我本身还是舞台上的演员,在北方昆曲剧院唱昆曲。因为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