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从“结绳记事”反映的经济活动及数量关系,到“河图洛书”体现的数字崇拜与时空观念,再到算盘“五升十进制”这一完备计数法所蕴含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可以说数字是人类量化认识世界的框架,是人类描述世界的本能。借助算盘完成运算过程的珠算,凝结了中华民族对“数”的典型认知及为世界数学发展贡献的独特路径和创新成果。 传统珠算文化的生动凝结体 珠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秦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周髀算经》《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 鈲、尕、仡、莞、瓠......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是否会觉得有些陌生,不知道读音或意思?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拾“遗”】这一新的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瑷”字出现在哪个非遗项目里吧! 释义1:美玉...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月13日上午10:00,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斌介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 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丰厚的历史传统积淀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昆曲、太极拳等1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还有景泰蓝制作技艺等1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曲剧等303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百变非遗冬奥吉祥物形象创作惹人爱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冰雪冬奥氛围也点燃了西安市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热情。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举办“非遗助力冬奥·一起向未来”非遗线上展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以冬奥会为主题创作非遗展示作品,在汇聚、传播冬奥精神的同时,也让非遗更好地走进大众日常生活。活动启动后,得到了众多非遗传承人的积极响应,关中葫芦、碑林彩塑、碑林棉絮画、糖画、西安剪纸、关中礼馍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纷纷加入,发挥各...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87期:2022年2月1日—13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发布 ▲ 非遗亮相2022年北京冬奥 ▲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 ▲ 福建公布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秀齐鲁,欢聚中国年。今年春节期间,山东各地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非遗年俗活动,非遗短视频成为传播年味的重要渠道,非遗年货线上线下购销两旺,非遗进一步走入寻常百姓和现代生活,让人们在齐鲁非遗中回味传统年俗,感受浓浓年味。 线上线下,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1月10日(腊八节),山东省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云端”展现山东各地精彩纷呈的年俗活动,营造欢乐、祥和...
查看更多
论坛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应对保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科学、全面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引起非遗保护研究者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注。李荣启所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一书,不仅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视角,探究和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价值、传承机制与法律机制建设等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在总结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非遗科学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原则...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月13日,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图为发布会现场。(摄影:李纯) 北京今年将对非遗传承人实施动态管理,传承人不再是终身制,进一步增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依法履职意识。同时,继续推动优秀曲本创作、打造演出节目精品,擦亮北京文旅金名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在2月13日举行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刘斌介绍称,2022年北京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将以传承...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20世纪末以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成就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成为影响深远、深入持久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突出的显学。从保护实践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构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生态恶化、传承断代、应用扭曲、文化客体化等问题。从学术研究看,从早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概念辨析,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实证个案调查,相关研究成果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2年“虎年”春节假日期间,青海省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极大地丰富、满足了人民群众节日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进一步扩大了青海非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是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自1月10日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重点围绕青海丰富独特的非遗年俗文化,宣传展示了青海省非遗保护成果。湟中县千户营高台、湟源社火踩高跷、塔尔寺酥油花、土族服饰等视频,受到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