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搜索
酉阳古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古歌是巫傩师在祭祖崇拜,祈求丰产和驱邪还愿活动中吟诵的诗文,流传于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的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古歌风格诡谲,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酉阳古歌的内容分为神异类和生活类,其代表作有:风俗诗《藏身兴躲影》、《鸣锣会兵》;赞美诗《东岳齐天是齐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诀术诗...
查看更多
调研
【内容提要】“周家班”是中国民间鼓吹乐的代表,其所传承的“菠林喇叭”艺术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文章通过 “周家班”对“菠林喇叭”的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查究,揭示出“周家班”激活“菠林喇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文化自信的策略与步骤,同时也对“周家班”传承“菠林喇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困境提出思考。 【关键词】周家班 菠林喇叭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文化自信 图1 周家...
查看更多
陈敦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3月生,安徽省祁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祭祖习俗(徽州祠祭)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作为祭祖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名“童生”参与陈氏家族举行的春祭活动。1986年,跟随父亲学习祠祭的仪式,此后一直在家族祠祭活动中担任仪式主持。多年来,全身心投入徽州祠祭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全程主持的2013年春祭活动被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现场直播。此外,还积极集资筹资,将现存的大经堂、慎徽堂、持敬堂、保极堂、叙五祠五座陈氏宗祠修...
查看更多
诸葛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9月生,浙江省兰溪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代表性传承人。诸葛后裔祭祖活动程序的主要设计者和重要角色担任者。熟练掌握祭祀程序、角色担当、祭品制作、祭文撰写、诵读技巧和祭祀中服装穿戴、行为规范及祭后的迎会序列等各个环节。长期致力于诸葛村古楹联、古祭文收藏,搜集材料,撰写《诸葛村志》,进行诸葛后裔祭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曾受邀参与有关诸葛后裔祭祖的一系列采风和电视纪录片拍摄,受邀赴境内外宣传展演讲学,赴各地参...
查看更多
刘一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5月生,浙江省文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祭祖习俗(太公祭)代表性传承人。刘伯温第二十世裔孙,从小参与当地的刘伯温祭祀活动。1985年恢复太公祭以来,积极参与活动,整理发掘明清祭祀典籍文献,走访在世前辈,逐步完善太公祭仪典。主持修撰《刘氏家谱》,参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基庙(墓)文物保护和“刘伯温故里”建设等一系列以弘扬刘伯温文化为主旨的工作。精心培养太公祭传承人,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查看更多
盘良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36年生,广东乳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盘良安9岁拜师学艺,13岁随师傅主持法事仪式,20岁便能独立主持整个法事仪式,系“拜盘王”仪式第十二代传人。他从事拜盘王活动六十余年,是目前广东乳源必背镇唯一能够全面掌握主持拜盘王仪式的总师爷。主要主持举办的法事仪式有拜盘王、度身、挂灯、祭祖和丧葬等。
查看更多
龙通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36年生,贵州黄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传承人。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与万物的起源、初民时期的大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可谓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歌传唱起到了传承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功能。演唱古歌有着严格的禁忌,只有在祭祖、婚丧、亲友聚会和节庆等重大场合才能演唱,演唱者多为年长的巫师与歌手。龙通珍从...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明在国家层面民俗认同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从“刘基文化”形成初期的民俗认同实践,再到当前的“非遗化”,其进程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愈机制”。在论证此逻辑过程中,作者界定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及“核心认同符号”和“生命力”等概念。作者简介:张举文...
查看更多
论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众长期积累下的一套时间知识体系,反映季节、气温、物候的变化,讲求人与自然在时序中的和谐统一。人们不仅依靠二十四节气 知识在农业生产中努力实现与大自然的协调,也在日常饮食中借此达成人体内循 环与外界气候大循环的协调。以一年为周期,随着时间的变化,遵循不同的饮食规律。饮食之五味与哲学的五行观念、中医的五脏理论依时间之转换相调和。 而中华幅员辽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季节、不...
查看更多
论坛
  (原标题: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俗漫话)导语: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几年前,一首《九月九的酒》迷醉了多少游子心,同时它又掀动了游子几多乡愁;重阳糕、菊花酒、茱萸佩,这一道道重阳风景,编织着多少漂泊者的故乡之梦。在社会人口大流动的当代,重阳,这一古往今来的郊野聚会宴赏时节,为离开乡土的人们提供了梦寻故土的时间感觉,重阳宣泄了思乡人的抑郁情感,抚慰了旅行者悬浮的心灵。重阳又是传统的祈寿之节,人们在感伤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