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人物
吴明新,在哼唱中传承赫哲族悠悠历史 吴明新在第八届乌日贡大会上演出     说起“伊玛堪”,或许知道它确切含义的人不是很多;然而,就是这个鲜为人知的“伊玛堪”可能会越来越知名。日前,我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陈恕告诉记者,中国正将它向联合国申报世界级“非遗”项目。    “伊玛堪”,是我国赫哲族独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2006年5月,“伊玛堪”成功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吴明新,这位今年67岁的老人是我国“伊玛堪”项目的传承人之一。说...
查看更多
人物
秦德祥:不让“常州吟诵”成绝响    2008年暑天,常州吟诵在“传统音乐·吟诵调”中,作为一个单列项目,赫然进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行列。  “吟诵”,就是在读的基础上,用乐音把古典诗词文章像唱山歌那样地唱出来。“常州吟诵”:是通过家传、师授或私塾教育等途径习得,用常州方言进行的吟诵。  这真是个神奇之举。吟诵各地都有,而作为地市级,常州吟诵则“堂而皇之”地超越了南京、福州等副省级城市,得到了国家众多专家的首肯和认同。  这是一种机遇,机遇只会垂...
查看更多
人物
非遗”项目传承人曾家阳:放弃“钱途”选择梦想曾家阳在表演中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保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古老乐种之一,是汉唐、两宋以来,历代中原移民南迁,把中原音乐带往泉州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在泉州的各个县市村镇,常常能听到南音乐声。   “非遗”项目传承人有曾家阳、王大浩、杨翠娥、李白燕、陈练、庄永富等。   他出生在一个南音家庭,从家庭耳濡目染、拜师学艺,到进入南音剧团...
查看更多
人物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传承人――才让旺堆索南卓玛    才让旺堆简介     才让旺堆从少年时代开始传唱《格萨尔》,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巨大。1990年,被吸收为国家干部,享受副高待遇;1991年,在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召开的说唱家命名大会上,获得了“《格萨尔》说唱家”的称号;1994年,在青海省第三届文艺创作评奖中,他说唱的《陀岭之战》之部获优秀作品奖;1997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
查看更多
人物
迁安手工抄纸:一个人的最后坚守                        ――访河北省首批"非遗"传承人杨永安     听说杨永安被确定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月7日下午,笔者慕名前去采访。  在迁安市迁安镇省庄村,几经打听,在村最南边这条街的西头,我们找到了杨永安的家。来的正巧,杨永安正在院中西厢房内的作坊里抄纸。听说来了客人,他忙放下手中的活,让客人到屋里坐。聊起手工抄纸,这位干了27年的中年汉子尽管不善言谈,可也有说不尽的话题...
查看更多
人物
张鹤林:我愿做一个坚定的“秉烛者” 这些代表剧目的剧照是张鹤林和老伴的宝贝。张鹤林对石家庄丝弦的明天很有信心。张鹤林的老伴也曾是丝弦演员,只要得空,二人总会在自家小院切磋一把。张鹤林向记者展示当年他和恩师王永春同台演出时的珍贵照片。    “国宝”故事 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梨园世家、八岁学艺,他情洒丝弦舞台五十六载;传老戏、演新角,他从未停止过挑战自我。     辉煌黯淡、人来人往,他阅尽丝弦的起起落落却始终不离不弃;带队演出、信心满怀...
查看更多